“我参加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不是想为个人谋利益,而是想为全体村民谋利益,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这是2011年11月7日,刘理军回家乡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参加换届选举,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发表的当选感言。
刘理军今年48岁,1987年高中毕业后到外地做生意,因头脑灵活、踏实肯干,他很快走上了致富路。但一个问题让他苦恼不已:改革开放以后,发达地区发展日新月异,为啥我的家乡赵庄村却没有什么变化,乡亲们依旧贫穷呢?
2000年,刘理军决定返回位于深山区的赵庄村办厂,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200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那天,他慷慨激昂地说:“个人的力量有限,组织的力量却无穷大。加入党组织,我感觉被注入无穷的力量,带领乡亲们致富信心更足了。”
由于刘理军人品好、能力强,2011年,他顺利当选赵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改变赵庄村贫穷的面貌,刘理军从加强党组织建设入手,反复做思想工作,使原本已把家搬下山的党员重新回到村里劳动、生活,共同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要想富,先修路。从山外通往赵庄村的是一条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难行。“要为村民办实事,就要想方设法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我们决定修一条高标准的出山路。”刘理军说。
修路,钱从何来?刘理军先个人掏腰包垫付资金,把工程干起来,然后再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2015年5月,赵庄村村道拓宽延伸工程动工了。项目开工后,刘理军更忙了,他一边不分白天黑夜在工地坚守,一边向中站区交通局申请项目资金。经过一年的努力,赵庄村村道拓宽延伸工程顺利完工,村民出行方便多了。
该村今年80多岁的老党员许乐勤说:“路修通了,村民们心里也敞亮了,大家从刘理军身上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修完路,接着要着手改变村民的居住环境。2016年下半年,赵庄村启动新一轮危房改造工程。国家政策规定,山区村参加危房改造的贫困户每户补贴资金5000元。但赵庄村村民刘国庆却不愿意对自家的危房进行改造。他说:“俺家穷,给了补贴资金也盖不成新房。”
刘理军不愿意让刘国庆错过这次机会,他与村两委会干部商量时说:“刘国庆没钱修,村里先出钱替他修,总之不能让一个村民住在危房里!”
今年年初以来,刘理军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积极落实低保政策,将村里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等手段实现脱贫的非低保户贫困家庭纳入农村低保。他还支持村民发展家庭宾馆,促进旅游扶贫;为村民申请残疾人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最大限度地帮助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家庭渡过难关。
刘理军心里很清楚,要想让村里的贫困户真正脱贫,必须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调整经济结构。“俺村明年计划上马一个山货加工厂,把山里种植的核桃、梨和连翘深加工,卖到城里去。”刘理军说。对于赵庄村下一步的发展,他有着清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