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温暖深夜的那抹书香
张肖:挥之不去的绘画缘
探寻西张庄刘家大院
我市举办职工摄影展
图片新闻
国画大师陈瑶生诞辰110周年遗作展在我市举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1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暖深夜的那抹书香

作者:本报记者 王 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①
  ②
  ③
 
   

  半个月前,学府书店试行24小时营业,这是我市首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在网络冲击严重、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一家民营实体书店不仅规模逐步壮大,而且首家试行24小时营业,其背后的经营之道是什么?底气来自哪里?

  昨日,记者走进位于焦作火车站附近的学府书店,这个占地500平方米、藏书4万余册的书店集阅览、购书、餐饮、休闲、商务洽谈、会议、私人定制为一体,环境优雅,书香浓郁。

  说起创业之路,市学府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西玲感慨地说:“做文化,急不得,但一定有前途!”

  1979年出生的郭西玲是山东人,父亲从事和书店经营有关的业务。从学校毕业后,他独自到北京打拼,开过理发店、饭店,卖过汤圆、蔬菜,但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2000年,郭西玲回到妻子的家乡——焦作发展,做什么成为摆在面前的问题。郭西玲想到开书店。于是,他拿出所有积蓄,又借了10万元,在火车站附近开了一间15平方米的小书店,主要从事图书批发。很快,他积累了一批客户,第三年就还完了欠款。

  正当他踌躇满志时,网络的兴起让实体书店的经营发生了很大改变,一些经营十几年的书店纷纷倒下,还在经营的规模在缩小、业务在萎缩,实体书店路在何方?

  逆水行舟!在大多数书店经营者选择往后退时,郭西玲选择了扩大经营。对此,他有自己的想法:实体书店不是没有需求、没有市场,而是需要更加精准地服务市场。他变被动销售图书为主动上门服务,并和很多单位开展“书香社会”共建,几年工夫便站稳了脚跟,这是企业的第一次成功转型。

  多元发展是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主动选择。目前,学府书店有5家直营店,4家加盟店,会员8万人。依托8万会员资源,新学府教育培训中心业务开展得风生水起,与图书销售两条腿走路,互为支撑。至此,企业完成了第二次转型。此时,无论规模还是效益,学府书店都成为民间书店的翘楚。

  之前做价格,今后做价值。这是企业的第三次转型理念。

  郭西玲告诉记者,他多次去云南、广东等地考察图书市场,那些城市浓厚的读书氛围让他萌生了很多想法。开一家24小时营业的高端书店,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当前,国家政策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较大,全社会对“书香社会”建设呼声也特别高,这些都是实体书店发展的利好。

  24小时营业,经营成本每天要多出最少600元。郭西玲算了笔账:文化产业是长远产业,眼前损失一些,但塑造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平台就是资源,企业愿意创新尝试,为发展蓄能。

  试营业半个月,读者的热情让郭西玲及他的团队深受鼓舞。有位老先生在这儿找到了寻求多年的古书版本,惊喜不已。有位学生家长5时多开车过来为孩子买试题,连连说“有这样的书店太方便了”!深夜下火车的旅客为焦作居然有不打烊的书店感到惊讶,在寒冷的冬日,这里用书香温暖了一颗颗旅者的心……

  能不能持久?面对这样的疑问,郭西玲表示,和快餐品牌、儿童体验产品以及文创产品合作共赢,是书店多元化经营持续发展的方向。对此,他充满信心。

  图① 书店内设置了读书区。

  图②③ 读者在选购书籍。

  刘金元 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