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12月13日,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传来喜讯,国家质检总局复函省政府,同意在焦作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场。这是继郑州、漯河两个查验场成功运营后,我省第三个获批筹建的查验场,标志着我市在发展口岸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今,一个以肉类指定口岸建设为依托,打造内陆地区进口肉类产品集散基地的美好蓝图徐徐展开……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口肉类属于特种商品。我国对此类产品的进口实施指定口岸制度,只有具备资质的指定口岸才允许进口肉类产品。对于内陆地区而言,没有口岸就意味着不能直接进口,需从青岛、天津等口岸辗转输入,不仅耗时长、手续多、成本高,也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难度。
2013年12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同意河南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这是中部内陆省份获批的第一个进口肉类指定口岸。2014年以来,我市借势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设,决定依托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承接全国最大的冷冻肉批发交易中心产业转移,全力打造国际肉类加工、贸易集散地。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申报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焦作查验场。 2014年年底,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成功承接了全国最大的国际冷冻肉批发交易基地——广州大罗塘国际冷冻食品交易中心的产业转移。大罗塘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被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三级政府列入2015年度重点考核项目并于2015年6月8日正式建设。
“设立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焦作查验场,我们有独特的优势条件。”河南德众物流保税中心董事长张振志说。
区位优势。孟州市位于“洛三济焦”经济板块核心地带,5条高速和6条铁路掠境而过,周边1小时车程内有国家一类铁路口岸郑州铁路莆田站、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洛阳北郊机场、新郑国际机场等,是区域性公铁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
平台优势。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是具有保税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重要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平台,区内管委会、海关、检验检疫、国税等服务监管机构驻区办公,可实现“一站式”通关,与郑州以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产业优势。广州大罗塘国际冷冻食品交易中心作为全国最大的冷冻肉批发交易中心,每年冷冻食品进口量占全国的70%。目前,广州大罗塘国际冷冻食品交易中心已决定整体迁移至我市,旨在中原地区打造一个“以冻肉为主,辐射中部六省及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国际农产品物流批发交易平台。目前,总投资12.5亿元、占地1076亩的一期项目已建成投运,一期项目主要建设交易区、冷库存储区、加工区、配送区、检验检疫查验场、办公区、停车区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吸引2000多家商户入驻经营,年交易额300亿元,交易量200万吨,利税2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万多个。孟州及周边地区肉类加工、贸易企业众多,汇集了双汇、大用、康利达、恒康、春都等一批国内或行业知名肉类加工企业,对于肉类加工和贸易需求旺盛。
设施优势。目前,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监管区内已建成了占地45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肉类查验场;拥有豫西北地区最大、设施完善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查验中心和海关查验中心;河南德众大罗塘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规划建设有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检验检疫查验场和3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冷库。其中,检验检疫查验场建设有查验平台、查验冷库和报检大厅,出入境检验检疫可驻区办公,提供全天24小时查验服务。
张振志算了这样一笔账——豫西北地区肉类企业进口的肉类,按照每吨40元装卸费、40元仓储费、42.5元的资金利息来计算,每吨可以节约成本122.5元。按照大罗塘每年40万吨的进口量,每年可以节约成本4900万元。随着大罗塘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发展和双汇集团济源分公司、焦作大用实业有限公司等周边肉类加工企业需求的增加,初步预测,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焦作查验场建成后,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亿元以上。
焦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张宏强表示,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是目前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设施设备最完善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可以实现“口岸信息集中申报、关检合一共同查验、多式联运分拨配送、区港联动直通放行”等功能。如果企业在焦作查验场从事肉类进口,通关时间将由原来30天缩短至7天到10天。由于进口直达,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利于企业快速抓住国际市场行情,提升利润空间,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途径更加便捷。
根据质检总局要求,焦作查验场将按照年进口肉类50万吨、备案冷库5000吨规划建设,预计2017年6月建成并申请验收。建成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肉类将直达焦作,让当地及周边地区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在家门口就可买到更加新鲜、便宜的优质进口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