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以来,武陟县以《焦作市实施“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指导意见》为引领,以基层为重点,以群众为中心,准确定位,创新思路,强力实施“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加大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力度,将“百姓文化超市”这一“理念式”工作方法具体化,实现“线上”文化产品丰富多彩,“线下”文化服务贴心便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县已建设“百姓文化超市”示范村100个,网站浏览点击量达10万余人次。
夯实文化阵地。为加强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阵地建设,该县以奖补资金的形式,每年投入1000万元,通过结对帮扶、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形式,撬动社会资金4300万元,投入农村文化广场、广播“村村通”工程、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基础建设;在县城设立“百姓文化超市”联络服务总站,在各乡镇(街道)设立“百姓文化超市”联络服务站,在各村(街)设立“百姓文化超市”联络服务点,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强文化专职管理队伍建设,选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担任“百姓文化超市”管理员,结合各村传统文化活动,在农村组建文化活动小组,经常性开展各类活动。目前,该县已建成文化广场254个、文艺演出舞台108个,绘制文化长廊4.8万平方米,80%的行政村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所有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文化管理员,并建立信息库;拥有各类文化活动小组1023个,长期参加文化活动的群众达10万余人。
丰富“线上”菜单。该县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红色网络家园、科技网络“村村通”工程、广播“村村通”等基层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探索运行掌上武陟、武陟宣传群、武陟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方便群众通过文化服务菜单功能“选文化”和“淘文化”;整合体育、科技、农业、劳动、团委、妇联等部门资源,在“百姓文化超市”网站“便民服务”栏目中增加政策咨询、科技培训、种植和养殖技术讲座、就业岗位信息发布等内容,举办农业养殖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4230人;定期聘请文艺专家对群众进行广场舞、戏剧、曲艺、太极拳等专项培训,培训文艺队伍129支;将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进行指导、加工,筛选出精品节目,在“百姓文化超市”乡村文化讲堂展播,激发更多群众参与文化节目的创作,实现了“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对原创节目进行展演、评比、奖励,将选出的优秀节目吸收到县春晚节目中,激发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
实施精准配送。为了促进群众文化供需的有效对接,该县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配送方式,实施订单配送,根据网上收集到的订单信息,分门别类分配到各相关单位,今年年初以来,开展戏剧配送296场、送电影下乡4164场;实施特色配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创建作为“百姓文化超市”的一项核心内容,重点培育农村精神文明领域先进典型、道德模范,今年年初以来,举办道德讲堂485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困难家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600余次;实施赛事配送,结合特色乡镇、特色村街文化需求,配送安排文艺赛事、体育赛事,组织大封镇农民篮球赛及农民诗书画比赛、花样跳绳比赛等16场;实施节庆配送,在国庆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组织广场舞、戏迷擂台赛、盘鼓表演、文艺演出等活动;实施健康配送,结合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县卫生计生委组织153名医务人员组成15个医疗小分队,深入35个贫困村为因病致贫群众实施健康配送。
建立长效机制。为了使“百姓文化超市”高效运转,该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调整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各类需求;建立业务培训制度,定期聘请省、市专家,开展分众式、多元化的培训,既“送文化”又“种文化”,吸引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中;建立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吸纳全县的文化能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文艺人才,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开通“百姓文化超市”服务直通车,巡回全县各乡村搞好文化服务;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百姓文化超市”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督导考核,确保这项惠民工程扎实有效推进;建立奖惩机制,将“百姓文化超市”运行情况和奖补资金挂钩,年底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
(翟晓飞 刘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