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终岁末,各行各业的年终盘点纷纷活跃起来,要说哪一类榜单最五花八门,年度图书榜肯定有资格入选。如今的年度图书榜大有“英雄不问出处”的意思,其“出生地”既有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也有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网站等新媒体,还有书店、图书研究机构、社交网络平台、出版社等。总之,年度图书榜少说也有数百个,这还不包括那些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苏懿谅谅谅:图书榜形式多样,市场准入门槛低,易产生追求利益而忽视内容质量的产品。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而且需要公众提高辨识力,助推真正有价值、有营养的图书产品脱颖而出。
@李雪薇1:每年都会出版很多好书,而我们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很难读得过来。好书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我们应该理性地挑选一些需要且合适的书来读,图书榜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参考。
@西南科大徐思浩:书籍只要具有价值就应该上榜,不应论其“出处”。问题的关键在于评委如何去判断书有没有价值,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应该把书籍的“出生地”当成考虑重点。
@平常一个人015:选择图书如同挑选衣服一样,需要试了之后,才知道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因此,我们在选购图书之前,不妨读一下前言或者第一章,以确定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而不要依赖年度图书榜来选购图书。
@蒋珊如此多骄:让年度图书榜少一些、精一些、权威一些,依靠权威部门或独立机构,从文学、人文、社科等类别每年推出几个“国家书单”或“权威书单”,引导读者阅读,是读者所愿!
@露丝独特:本应引导读者读好书的年度图书榜,异化为书店、图书研究机构、社交网络平台、出版社等单位牟利的工具,商业气息过浓,无形之中伤害了广大读者的心。
@新闻系陈文臻:图书排行榜如果来自正规的网站,那么它的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只有通过排名才能去比较,才能找到差距,从而作出改进。但如果图书排行榜只是单纯出于宣传目的,则不仅误导消费者,而且不利于图书业的良性发展。
@唐爱雷:说到图书排行榜,让人想起多年前的“全国牙防组”,两张桌子两个人就搞出个牙膏排名,忽悠了十几亿人。图书榜会不会也是这样,是否有假?真正的图书榜应由读者说了算。
@加州冰雨:读者才不会那么容易被忽悠,去实体书店找到图书翻阅一下,好与不好自有判断。现在的图书排行榜已沦为相关各方博弈、争利的工具,失去了应有的公正性、权威性。
【下期话题】
令人不适的英语试题
12月21日,天津城建大学部分女学生在微博上爆料称,该校面向2015级全体本科生的公共英语考试试卷中,出现了涉及“性别歧视”的阅读理解题,试题直白地表达了女性应该如何改变自己,以成为男人喜欢的类型,在两性相处中保持一个让男人感到简单、舒适的状态,从而让男性求婚时,好把自己嫁出去。该校女生认为这样的试题令人不适,性别平等应该是教育者的必修课。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