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大企业集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大企业集团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领跑作用。焦作实现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关键要靠大企业集团来支撑。跻身全省“第一方阵”,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要大,二是核心竞争力要强,二者缺一不可。近年来,经过不断努力,我市培育出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如风神轮胎、中内配、多氟多、佰利联等,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目前我市工业发展的水平和实力,与在全省应有的地位相比、与其他地市相比,主要是缺少大企业,特别是百亿元级的大企业集团。2015年,全省超百亿元企业43家,我市仅有焦煤集团1家。
培育大企业集团,抓住转型升级“牛鼻子”
焦作要壮大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必须把培育大企业集团牢牢抓在手上。大企业集团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支配的资源很多,市场影响力大,尤其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方面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是带动工业经济乃至全市经济的引领力量。抓住了大企业集团,就等于抓住了加快全市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可以通过产业价值链、技术传递链,带动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所在行业的发展,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起到良好的辐射示范效应。
焦作要壮大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较强扩张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开创全市工业发展的新局面。
培育大企业集团,短板依然明显
按既有规划,到“十三五”末,我市要实现培育10家超百亿元企业、20家50亿至100亿元企业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有5个方面的短板需要消除:
企业规模不大。从企业体量看,我市超百亿元的只有焦煤集团1家,而新乡则有4家;我市超50亿元7家,而新乡则有13家;全省百强企业我市仅4家,郑州19家、漯河10家、新乡和洛阳各9家。从发展能力看,全省百高企业我市仅6家,郑州19家、商丘10家、新乡9家。从发展速度看,我市骨干企业发展普遍较慢,如1995年济源豫光金铅产值为2.6亿元,不及风神轮胎8.5亿元的三分之一,今年风神轮胎产值为64亿元,反而不及豫光金铅218亿元的三分之一。
品牌企业不多。许昌的许继集团、森源集团,青岛的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都是城市的名片,我市至今没有一家能够真正代表焦作形象、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标志性大企业或企业集团。
产业层次不高。多数大企业属于传统产业,缺乏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部分大企业制造水平仍处于行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
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研发支出比重在1.5%左右,有些甚至不足1%,研发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影响着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发展战略不明。企业缺少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对于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缺乏理性的思考,往往贻误发展良机。
培育大企业集团,要走“四化”路径
无数企业发展的经验证明,大企业集团都是由小作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如松下、三星、华为以及许昌的森源集团等。我市大企业集团的培育路径即: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积极引导、政策扶持、精心服务,在增加企业规模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狠下功夫,力争培育更多更大的龙头企业,为焦作早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增添更大的底气。
培育大企业集团,政府该做什么?当务之急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明年的“一赛一节”为主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节前抓项目招商,节中抓项目签约,节后抓项目落地。通过一个个大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推进企业重组整合。最近一个时期,我市的企业上演了几起经典的整合并购大戏,如风神与意大利倍耐力牵手,佰利联收购四川龙蟒,多氟多并购河北红星汽车。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任建新明确表示,要全力支持风神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球工业胎研发中心项目在焦作的建设。我市要善于抢抓机遇、借鸡下蛋,大胆走出去、引进来,推进企业并购重组,整合优势资源,帮助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加大创新扶持力度。中内配汽缸套、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都是企业创新的结晶。我市要以创新驱动为主题,引导企业建立科技投入长效机制,落实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鼓励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频繁发生的雾霾天气警示我们,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中心城区企业外迁步伐,引导企业争当环保型标杆企业,鼓励企业加大厂区绿化力度,做到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一个不引,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个不引,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项目一个不引,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绿色工业发展新路。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树立“项目为王、企业家为大”的理念,对全市骨干企业特别是百亿元和50亿元企业培育对象,要开辟“绿色通道”,严格执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服务原则,不得强求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不必要的社会活动,坚决取消对骨干企业不必要的检查、考核、评比,尽量减少对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政法机关要严厉打击封门堵路、断水断电、寻衅滋事、聚众闹事、恶意阻工等严重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培育大企业集团关键要靠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我们要实施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家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增强胆识,始终把握发展主动权,不断抢占市场制高点。
培育大企业集团,企业制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依据,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方面。要明确企业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目标,什么时间完成目标。要扩大规模效益。企业规模决定着市场占有率,规模效益是企业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才能降低成本,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竞争力,才能增强在市场上的话语权。
企业家要坚定不移地扩大企业规模,把企业扩大规模落实到一个个增长点上,抓好一批新建或技改项目。要加快科技创新。企业提升竞争力一靠低成本,二靠差异化。低成本可以通过规模扩张、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但差异化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实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要广泛开展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技术中心,舍得拿出更多资金作为研发经费;要提高融资能力,认真研究各项金融政策,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对接,用足用好各种金融手段,提高融资能力;要提升管理水平,企业经营好坏取决于企业管理水平高低;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民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要对标先进企业,重点加强企业发展战略、成本、财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质量、市场营销和信息化管理,通过加强管理产生更大效益。
大企业集团在支撑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其作用无可替代。我们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做大做强整个经济实力,实现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就必须把培育大企业集团这个关键牢牢抓在手上,使其成为实现目标的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