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贾黎明
12月5日是李伟光去世的第21天,也是民间俗称的“三七”。这天一大早,父亲李守君把孩子的骨灰轻轻撒在路边。他一边撒,一边哭:“儿啊,这可全是你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啊,你就安心留在这儿吧……”
李伟光,孟州市交通运输局驾培科科长,共产党员。11月15日13时30分,气若游丝的他,在病床上仍反复念叨:“驾校、驾校……”看到此情此景,站在旁边的亲人和同事泪流满面,他们明白,在李伟光弥留之际,放心不下的仍然是工作。一刻钟后,这个刚刚过完43岁生日的汉子,带着对工作的牵挂停止了呼吸。
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1973年,李伟光出生于孟州市河阳街道长店村,1990年到该市交通运输局工作,先后在该局的公路局、地道所、稽征所等二级机构挑大梁。
1995年,他的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本想着儿子在稽征所工作,不需要缴纳养路费,但李伟光知道父亲的想法后对老人说:“如果我身边的人都像你一样,我的工作还咋干呀!”“你们每年征收那么多钱,不差恁爹一个!”李守君不认同儿子的看法。看到父亲生气,李伟光意识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有些不妥,缓和了一下情绪,向父亲道歉并耐心地为他讲解征收养路费的目的和意义。最后,李守君明白了儿子工作的重要性,主动缴纳了养路费。
3月12日,局里开展下乡植树活动,已经出现低烧不退、浑身乏力、双脚浮肿等症状的李伟光不顾同事劝阻,仍坚持带病植树。干完一天活,他回到家里,累得瘫倒在地。“李科长从来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就连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最后半个月,仍然打电话与我们沟通工作上的事情。”该市路通驾校的乔经理告诉记者。
把欢乐带给别人
在局里,说起李伟光,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究其原因,除了工作认真负责外,还与他随和、幽默、朴实的性格密不可分。
2014年6月,局领导调李伟光到运管所工作。他加入这个团队后,很快适应了工作,并能用欢声笑语调节工作气氛,每次接到任务都抢着干。很快,爽朗的李伟光成了同事们公认的“欢乐喜剧人”,无论干啥工作都能为大家带来活力。
夺走李伟光生命的是肉瘤样恶性肿瘤。这种病非常罕见,在该市尚属第一例。从被确诊到去世,李伟光的生命只延续了短短105天。其间,他饱受病魔折磨,体重从90公斤降到不足50公斤。有时,他痛得实在受不了,就自己用手按住患病部位揉一揉,继续工作。6月1日,李伟光还前往武汉出差,圆满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
辗转北京、上海、郑州等地治病,李伟光花了医疗费20多万元,单位领导和同事知道后,自发为他捐款。但是,他硬是让父亲和妻子把大家的捐款退了回去。他对父亲说:“你告诉俺领导,就说咱家不需要,请把这些钱转交给单位其他困难职工。”
人生最后的心愿
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李伟光还有最后的心愿。
李伟光首先想到的是,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今年10月底,他对堂兄李吉献说:“我还年轻,想把身体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11月2日,为完成他的心愿,李吉献到该市红十字会申请器官捐献有关事宜。然而,专家给出的答复是,捐助者属于癌症晚期,任何器官都不能捐献。这让李伟光遗憾不已。“虽然伟光的心愿未能实现,但他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该市红十字会负责人汤长伟说。
李伟光第二个心愿是,再到工作过的地方看一眼。
今年国庆节期间,父亲开车带儿子到所有工作过的单位走了一趟。每到一处,李伟光都一步一回头,久久不愿离去。毕竟,那里还有他牵挂的工作。
“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工作过的路上……”李伟光嘱咐家人。
他走了,全局却掀起了学习李伟光同志爱岗敬业、忘我工作、不徇私情、奉献大爱的热潮。该局干部职工纷纷表示,一定会弘扬李伟光传递的正能量,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