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武陟县给出了答案:采取“政府+慈善+村级+个人”四级联动新兴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从而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批农村慈善幸福院。目前,该县已建成慈善幸福院78所,入住老人2200余人。
近年来,武陟县将慈善元素引入幸福院建设的农村养老新思路,出台了《武陟县农村慈善幸福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该县本着“村级主办、政府扶持、慈善帮扶、群众参与”的原则,以村集体经济投入为主,整合各类上级投向农村的资金,实现共享;以慈善工作站为依托,动员企业捐建以及农村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回报家乡,参与建设。目前,该县共投入慈善资金600余万元,资助建设农村慈善幸福院78所。
为了加强农村慈善幸福院场所的设施改造,该县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灵活规划慈善幸福院建设规模,确保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同等待遇。如大虹桥乡韩原村根据老年人较多现状,慈善幸福院建设面积达2000平方米,休息室8间,可供32位老人同时日间休息;大官庄村老年人活动场地面积达1600平方米,可供40位老人同时活动。据统计,每个慈善幸福院建设面积都不低于1300平方米、房屋不低于12间。目前,该县已建成的78所慈善幸福院中,开发利用闲置校舍26所、村委会闲置办公室18套、闲置民房及厂房13所、农村祠堂1处,闲置资源利用率在75%以上,做到功能齐全、质量可靠,得到入住老人的交口称赞。
突出慈善幸福院的福利性、公益性和非赢利性,是提升老人幸福指数的关键。为此,该县一是加强日常管理与老人互助相结合。按照自愿入住原则,吸收本村内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独居、空巢、五保、优抚、特困老人入住,在村委会统一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采取自我选择、协商互助、来去自由的管理模式。二是个人缴纳、慈善资助与集体补贴相结合。慈善幸福院突出以慈善为宗旨,除个人缴纳少部分资金外,其余资金均来自村委会和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真正突出其公益性。三是志愿者服务与社会各界服务相结合。该县将慈善幸福院建设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载体,着力打造成青少年教育基地,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志愿者服务队到幸福院为老人开展义诊、理发、文艺表演等活动。目前,该县慈善幸福院共吸纳志愿者1830名,开展义诊活动93次,文艺小分队入院演出142场次,为老人提供各项护理230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7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