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武王街道在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中实行“点穴式”扶贫,抓住重点、找准“穴位”,因人而异、精准发力,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找准“穴位”抓重点。该街道在深入调研、反复核对、查缺补漏和认真分析上下功夫,结合计生、宣传等工作开展,通过入户问询、登记填表、定期回访等形式,对各村贫困户人口数量、分布情况、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进行归纳梳理,分门别类建立信息档案,通过“把脉找穴”,找准工作重点、找到扶贫抓手。
瞄准“穴位”巧发力。该街道按照因人而异的原则,建立“点对点”“一对一”和“多对一”的帮扶机制,实行领导包户、社区包户和企业包户,结合实际制订针对性创业、就业计划,形成齐抓共管的扶贫工作格局。截至目前,该街道共实现转移就业126人,其中贫困户转移就业68人。
标本兼治求实效。在社会保障方面,该街道大力实施教育扶贫政策,认真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贯彻执行低保救助制度,解了一批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截至目前,该街道共为37户的70个贫困生发放助学补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户。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街道投资231万元,在辖区秦庄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和道路建设工程;投资43.5万元,对辖区王母泉村、邓庄村、范张弓村等8个村的群众服务中心进行整修;投资40余万元,对辖区范围主干道及公路两侧进行修整,方便群众安全出行。 (孙洁 李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