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手宽厚温暖,总书记的话贴心实在……”连日来,孟州市西虢镇韩庄村村民郭欣欣,经常给村民们回忆2016年12月12日参加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时的情形,“那一幕特别激动人心,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1983年出生的郭欣欣,是这次受表彰的文明家庭获得者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个。多年来,从好闺女到好儿媳,再到自己组织孝亲敬老服务队,郭欣欣始终都把一颗孝心扛在肩头,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2006年6月,郭欣欣的母亲因脑出血术后多种并发症成为植物人。一年多后,郭欣欣的奶奶因老年痴呆、肾结石、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造成全身瘫痪。
面对家里的不幸,郭欣欣思绪万千:弟弟还小,父亲要挣钱担负起养活全家的重担,怎么办?母爱、亲情、工作、前程一一摆在她的面前,等她选择。十几年寒窗苦读,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在大城市一家医院找到一份理想工作,万万没有料到奶奶和妈妈突然患病。所有的一切令郭欣欣身心俱疲,她在日记中写道:“夏日,窗外的雨点无情地敲打着玻璃,阵阵寒意直入骨髓,就连开放的花蕾也变得悲悲凄凄,似乎也读懂了我的心思,和我一起心碎落泪。”
经过反复思考,郭欣欣向医院领导递交了辞呈。医院领导一再劝阻,惋惜地对她说:“你还年轻,路还很长,这份工作是许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你要想清楚,失去后可能永远都找不回来了!”郭欣欣毫不犹豫地说:“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不管它是好是坏。但奶奶和妈妈只有一个,我不能因为前程而置亲情于不顾,人的一生亲情比什么都重要。”医院领导被她的话深深打动了,当场批准了她的请求。郭欣欣回到了孟州老家,毅然挑起了照顾奶奶和妈妈的重担,这一挑就是4年。
1000多个日日夜夜,面对瘫痪在床的奶奶和已经成为植物人的母亲,这个22岁的女孩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无怨无悔地精心照料奶奶和母亲。数九寒天,老人半夜大便拉到床上,郭欣欣就半夜三更地换洗床被;炎夏酷暑,郭欣欣每天无数次为奶奶和妈妈洗脸、擦身、按摩、扇扇子。4年中,郭欣欣从未睡过一次安稳觉,困了就靠在床边休息会儿。
母亲由于术后并发症得了癫痫,一犯病就会四肢僵硬、牙关紧闭、脸色紫青,全身剧烈抽搐,每当遇到这种紧急情况,为了避免母亲把自己的舌头咬烂,郭欣欣就把自己的手指放到母亲嘴里,强忍剧痛,以至于她将枕头掐了一个又一个大窟窿。一年四季,郭欣欣没让奶奶和母亲睡过一次湿褥子,她们身上也从未出现过褥疮。父亲感慨地说:“这多亏了俺小欣欣啊!”
4年里,郭欣欣因事出门的时间没有超过3天。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庙会,村里的大小热闹事都与她无缘,因为她要时刻守在奶奶和母亲的身边。
在奶奶和母亲病重期间,亲朋好友、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被郭欣欣精心侍候老人的事迹所感动,有的送粮食,有的送蔬菜,有的送衣服和棉被。家里有什么事,她只要招呼一声,乡亲们纷纷前来帮忙。浓浓的乡情、亲情,让郭欣欣心怀感恩。
2009年3月,村组干部看到郭欣欣家里生活十分艰难,为她家申请办理了低保。但郭欣欣和父亲商量后,认为自己家比五保残疾老人乔栓家过得稍微好一些,硬是把指标让给了这位孤寡残疾老人。
为了照顾奶奶和母亲,郭欣欣不但放弃了大好前程,而且无暇顾及自己的终身大事。2011年冬天,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后,经人介绍,郭欣欣和邻村的小马喜结良缘。
小马的家境也不富裕,且外婆身患多种疾病,长年瘫痪在床;奶奶患心脏病和类风湿多年,生活不能自理。郭欣欣嫁进门后,一边工作,一边主动从婆婆手里接过了照顾两位高龄老人的重担。郭欣欣结婚刚一年,由于精心照顾老人、孝敬老人,街坊邻居对她赞不绝口,她的孝心和事迹也很快感染了婆家村里的其他村民。村里有两家因儿媳不孝曾经纠纷不断,如今这两家人被郭欣欣的孝举所感动,变得儿媳孝敬,婆媳和睦。
为照顾到更多的老人,奉献更多的爱心,2012年1月,郭欣欣自发组织了一个孝亲敬老服务队,召集身边的亲朋好友加入,她挨家挨户登门做思想工作,发展到现在的12人。虽然人不多,但郭欣欣坚持不懈地组织这个团队,在该市大街小巷和各个村庄,为孤寡残疾老人做家务,陪老人拉家常,帮忙晒洗被褥,过节时还给老人们送去礼品。活动经费大部分是郭欣欣自己出,其余由成员分摊。郭欣欣告诉记者:“孝亲敬老团队的宗旨是‘关爱老人,从自身做起’,通过大家的努力,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如今,从北京受表彰归来的郭欣欣有了更大的打算:办一所敬老院,为老人们提供更好的帮助,她要把孝亲敬老作为一生的事业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