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扑面而来的是对外开放的热浪,越来越浓的是大干快上的氛围。
这里,招商引资好戏连台,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这里,就是正向全省“第一方阵”冲刺的焦作。
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市上下挥汗鏖战,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呈现给人们的一组数据令人惊喜——
2016年1~11月,全市新增市外境内项目952个,投资总额1949.8亿元,同比增长20.2%,投资总额1949.8亿元,同比增长37.9%,实际到位资金1367.9亿元。其中,新引进省外境内项目458个,同比增长53.7%,数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省A类重点项目30个,完成投资154.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6.6%;18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2.9%。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生路。
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加快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的总体目标,并围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周密部署。
“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升焦作经济支撑力和竞争力。”市委书记王小平说,必须坚持“发展为上”,向规模要实力,在壮大产业集群上实现突破。必须坚持“项目为王”,向项目要动力,在加快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
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在投资拉动型阶段,转型跨越发展的第一支撑还是投资。投资既涉及跨越,又涉及转型,投资数量的多少就是跨越问题,投资项目的选择就是转型问题。因此,抓住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就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就抓住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主要矛盾。
有了思想上的统一,招商引资工作也就有了新方向。
明确重点产业,实施“333”精准招商。聚力“三会”招商,即充分利用本地商会、驻外商会、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一系列推介洽谈活动。聚焦“三大区域”招商,即面向珠三角、京津冀和长三角三大区域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聚集“三大专项”招商,即围绕文化旅游,开展文化旅游十大园区招商,先后引进了总投资30亿元的太极小镇、总投资50亿元的云台山文旅养产业综合体以及上海盈科蓉宜集团投资25亿元的焦作市文化旅游集散中心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围绕新能源汽车、磁悬浮电梯、天然气、通用航空、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沟通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成功引进了北京正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高端医疗设备项目等;围绕现代服务业,成功引进了北京科林君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大龙网(中国)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焦作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
据统计,去年,全市共派出800余支招商小分队,分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武汉、成都等地,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集群,紧盯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商会、协会,开展小分队招商,引进了武陟产业新城、温县新兴科技产业园、中站物流金融、马村区九里山太极文化园、孟州快活林商业街区等一批重大项目。
在去年8月28日至29日举办的第十一届豫商大会期间,全市共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1个,总投资935亿元。为有效推进签约项目落地,我市专门成立了工作组重点对第十一届豫商大会签约项目以及2015年以来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落实情况进行了三次专项督查。截至去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豫商大会签约项目履约率达100%、开工率达69.9%、资金到位率达8.6%。此外,我市还先后组织参加了国家、省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等一系列大型招商活动,“同心圆梦·美丽中国行之走进河南”活动,第五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以及2016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市还利用博览会契机与新疆河南商会对接洽谈,和库尔勒龙之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初步达成了“黄河滩梨药用深加工车间扩建项目”的投资意向。
总投资115亿元的焦作恒大城项目、深圳新博城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的云台山文旅养产业综合体项目、百纳利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6亿元的百纳利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焦作无人机项目、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的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碳纳米管生产和电磁屏蔽膜生产线项目、法国爱森公司投资7.9亿元的速凝剂项目、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投资5亿元的中药材加工综合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个个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项目纷纷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今的焦作,建设工地塔吊林立车辆穿梭,焊花飞溅机器轰鸣,你追我赶大干快干。从城市到农村,从园区到车间,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景催人奋进,彰显出后发赶超、向全省“第一方阵”冲锋的强劲势头。
在项目建设上,我市始终坚持“落实一批、推进一批、开工一批、见效一批”的原则,始终坚持政策落实到位、机制保障到位、财政支持到位。
重在机制创新。去年,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2016年焦作市融资对接金融服务行动专项方案》《焦作市模拟审批管理办法》《焦作市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健全完善了领导分包、要素保障、观摩点评、巡回督导、台账管理、协调例会、项目审批、考核奖惩八项推进机制,并推行每半月一次重点项目和“三区”建设协调例会、每月一督导通报、每两个月市委听取一次重点项目建设汇报、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全市重点项目暨“三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的“四个一”工作法。此外,我市还创新了观摩方式,引入第三方负责观摩项目预审和打分汇总工作。即由第三方机构对拟观摩项目是否位于“三区”内、是否达到新开工标准、投资总额是否符合主导产业、服务业项目是否为新业态等12项具体标准进行实地预审,并向市政府出具预审结果。这一机制的引入既给县(市)区增加了压力,也有效提升了观摩效果。去年,全市共组织3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累计开工项目333个,总投资1210亿元。
强化责任落实。把夯实责任作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我市调整了焦作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及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推进工作,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四个一”分包机制的要求,在健全完善市级领导联系分包省A类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延伸责任。在分包过程中,市领导全面落实包项目开工、包项目融资建设、包项目施工环境、包项目进度质量、包项目竣工投产的“五包”责任制,并经常深入重点项目建设一线,靠前指挥,协调解决问题,督促项目建设进度,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此外,市政府还与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年度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把省市重点项目按属地管理的原则,逐一分解落实到每个县(市)区政府,并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体系,从严考核奖惩。
我市将改善招商引资软、硬环境作为重点,在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项目服务上铆足了劲、下足了功夫,着力打造服务“高地”、引资“洼地”和兴业“福地”。先后开展了“政策服务进千企”活动、“优化法治环境,护航经济发展”专项行动等,组织政策宣讲团、督导服务组、首席服务员深入企业广泛宣传惠企政策,依法严厉打击干扰企业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企业周边治安、交通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此外,市县两级政法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分包联系全市“50强”“50高”重点企业、100个重点建设项目,24小时受理企业投诉、举报、咨询,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美好前景催人奋进,更加出彩正逢其时。焦作正激情奔跑,向着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的目标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