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12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风、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后汉书》中有“乐羊子妻”的故事;刘向《戒子歆书》告诫他的儿子要牢记古训,在得志时不骄傲,保持清醒头脑;“半鸭知县”于成龙的清廉作风影响到他的儿子,勤俭的家风得以传承;包拯家训“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他们在家庭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修身齐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使命。
回顾中国革命历史,正家风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那些不忘初心的优良家风也一直为人称颂。毛泽东主席对子女的要求一向严格谨慎,子女们上学、看病连真名都不准说;周恩来总理因为反对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认为新社会不能搞旧社会的裙带关系,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朱德总司令要求家人“老百姓怎样生活,你们就怎样生活”,他还不准家人搭他使用的汽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享乐;刘少奇同志曾专门开家庭会议,规定家人不准借他之名办事;习仲勋同志经常教育孩子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鼓励子女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这样的好家风,令人尊敬,感人肺腑,值得传颂。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家风为政风提供道德基础,政风为家风增添政治内涵。焦裕禄留下来的家训早已成为儿女们诚心秉持的人生信条,还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杨善洲任县委书记时没有利用职权给家人“农转非”,也没有让儿女端上“铁饭碗”,其言行举止给他的子女留下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朴实守正的家风是他们的共同点,也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的家风值得当代干部学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有不少官员对其家属、子女平时疏于廉洁教育,导致家风不正,从许多案例来看,不少官员的腐败路上闪现其家人的身影,出现了“父子兵”“夫妻档”等现象。比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刘卓志,其妻为其打理多年受贿款项;山东省原副省长黄胜通过妻子、儿子受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全家老小参与腐败,成为家风不正、家族腐化的突出反面典型。凡此种种,导致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让家庭沦为权权、权钱的交易所,形成了塌方式窝案、家族式腐败。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对党的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亦是作风、党风。净化官员家风,一方面,应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他们“身边人”的廉洁教育,使亲属知法守法,明白腐败对家庭的危害性,端正家风,筑牢家庭防线;另一方面,要依靠顶层设计,依靠法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让官员及其家属“不能腐”。比如,中央审议批准上海“先行先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深意就在于以家风正官风、正党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领导干部只有守好家中的“廉洁门”、筑牢家庭的“廉洁墙”,才能以良好的家风树立起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