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二中亦庄学校五年级小学生张秋实写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出语文教科书上一幅关于宋朝知县的配图有误,知县着装应为青绿色而非紫色,图中官帽上下垂的帽翅也与历史不符。就此,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暂未收到该信件,不过会就张秋实同学反映的情况展开研判和探讨,如确实不妥将改进。文物专家在看图后称,张秋实同学所言确有道理。
这则新闻有两个看点。第一个看点是现在的小学生真不简单,竟然能够挑出这样的差错。在有些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因为根据宋代服饰制度,只有三品以上官员的着装才能是紫色,知县是七品官员,根本没资格穿紫色官服。可是这样的常识,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关注,没有相关的知识素养,人们是很难看出问题的。要知道,这个错误一直存在于教材里,为什么那么多教师和专业人士都未发现,最终由一个小学生来挑错?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确实宽。
另一个看点是人教社真的很大度。虽然在很多人心目中,教材中的东西就是标准答案,不可能出错,但实际上,不管编写教材多么认真细致,错误仍然在所难免。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错误,不改正错误。我们看到,面对这名五年级小学生的挑错,人教社没有采取回避态度,更没有因权威受到挑战而恼羞成怒,而是爽快地表示将“展开研判和探讨,如确实不妥将改进”。这种“闻过则喜”的态度值得表扬。
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思考,而思考的起点是疑问。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质疑精神甚至比鼓励学生求学上进更重要。对学生质疑精神的鼓励,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