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瑞雪)为解决科普信息的落地问题,即日起,市科协开始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利用新媒体手段打造全新的科普品牌,开启科普信息化工作新模式,打造我市“互联网+科普”创新之路。
今年,市科协将以全国科普日、科协会员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创新科普服务模式,推进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四种媒介融合开展科技传播与普及,进一步强化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满足公众了解、传播科普内容的需求。
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提升工程。市科协将利用“科普中国服务云”“科普中原云”等服务平台,打造“科普焦作”“焦作市科普服务平台”等新媒体科普品牌,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引导社会网站增加科普内容,积极探索通过社交媒体、网络搜索、手机微信、动漫游戏、数字终端等新形式开展科普传播活动;推动原创性科普融合创作,鼓励社会各界围绕公众关切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大力开展科普文章、科普剧、科普视频、科普微电影、科普动漫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创作。此外,市科协还将融合拓宽科普传播渠道,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手段先进、具有传播公信力的融合传播主流媒介(频道、栏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公交系统、社交媒体、科普大屏等渠道,将优秀科普资源送到社区、学校、医院、电影院、购物中心、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广大农村地区;集成现有科普资源内容,实现线上线下传播,积极构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科普大屏、网站“四位一体”的科学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