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区机动车拥有量已超20万辆,但城区道路两侧合规停车位仅有1万个,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市在2007年就组建了城市管理委员会,但其指挥、协调、监督、考核、奖惩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城市道路及两侧综合提升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近年来市政协提案集中反映、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去年年底,市政协召开民主评议暨政情报告会,组织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对我市城市道路及两侧综合提升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解决道路及两侧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言献策。
规划引领 完善路网
“目前,老城区仍是我市的商贸、教育、卫生中心区域,人口和车辆密度大,且有很多断头路,道路交通管理难度大,群众出行不便捷。”市政协委员、市住建局质监站宣传教育部部长原蕾说。
老城区不仅存在道路框架“硬伤”,公共停车场和停车区数量少也是市政协委员指出的重点问题。比如,我市以三维商业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区域和市十八中周边的人口密集区域,人流量和车流量特别大,节假日和上下班时段道路严重拥堵,且那些区域的停车位、停车场数量严重不足,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但是,由于建设停车场、规划停车区涉及的部门和单位较多,“多龙治水”的局面使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较大。
原蕾建议,我市应加强规划引领,完善路网和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在人口密集区和商业、教育、卫生中心区域,利用社会资金建设立体公共停车场,增设公共停车区;在东、西、南三个入市口方向,选择合适的场地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在公共停车场与城区商贸、卫生、教育中心区域之间,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分流行人,引导小型载客车辆停留在主城区以外的公共停车场,以缓解人口密集区域的道路交通压力。
民盟焦作市委理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晓民建议,我市要规划建设沿太行山南麓的高速公路,形成焦作城区外围的绕城高速公路体系,以缓解过境车辆对城区道路带来的交通压力;科学合理规划公交汽车站,统一形象,科学调整站间距。
加快建设 提升品位
目前,我市道路存在等级结构失衡、缺乏分流道路、道路密度分布不均且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此外,由于城建项目资金下拨时间滞后,很多工程启动时已错过施工的最佳时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道路两侧没有进行立体绿化,缺乏景观深度,不能体现焦作特色。
对此,张晓民建议,我市要加快建设快速环城公路,增加纵向主干道密度,延伸横向主干道;尽快在人民路西段修建立交桥;将解放路、建设路、龙源路、世纪路等道路向县域延伸,为早日实现焦修博一体化奠定路网基础,构建大焦作城市格局。
市政协委员、民盟焦作市委驻会副主委卫明星建议,我市应该以绿化为突破口,抓好城市道路及两侧综合提升工作,突出绿化景观的空间和层次,增加城市园林数量,运用植物、水景、桥梁等元素,科学组合,营造具有焦作特色的园林景观。
完善机制 统一管理
“相关工程单位在改造城市道路时使用的施工围挡没有统一标准;道路两侧的供电、供气、通信等交接箱大小不一、颜色各异;道路上的各类井盖大多数没有统一尺寸和制造标准;沿街商铺门头牌匾风格差异极大,没有统一规划,体现不出一座城市的特点。”市政协委员、焦作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林邓伟举例说明了城市道路及其两侧存在的诸多问题。
林邓伟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多龙治水”。他说,各级管理部门虽然都能认真工作,但从总体上看,由于令出多门、职能交叉、权责不一等原因,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管理效果。他建议,我市要深化改革,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构建“大管理”格局;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工作组组长,统筹协调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规划局、市园林局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科学分析和研究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力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