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和名片,环卫事业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回眸2016年,我市广大环卫工作者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城市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环卫工作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升,环卫设施更加便民利民。
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升
环卫清扫机械化是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的重要举措,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大幅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2014年之前,我市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比较低,全市仅有9辆机扫、洒水作业车,包括2辆扫地车、7辆洒水车,仅可对25.2万平方米路面进行机扫作业、157.5万平方米路面进行洒水作业。在这种情况下,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为进一步提高城区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我市通过招标采购,2014年购置包括吸尘车、洒水车、垃圾运输车在内的机械化作业车辆20辆,2015年购置洒水车5辆、垃圾运输车11辆、电动三轮保洁车26辆,去年又购置环卫车辆42辆。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的环卫作业车辆已由2014年之前的9辆增加到100余辆。随着环卫作业车辆的增加,我市城区的道路保洁模式,已由过去的人工保洁为主转变为“机械+人工”的新模式。
环卫设施更加便民利民
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关系着城市功能的完善,是城市环卫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群众受益的民生工程。去年以来,我市城管部门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推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卫民生工程建设。
城乡公厕是衡量城乡清洁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为加快城乡公厕建设和旱厕改造步伐,解决群众的如厕问题,去年,市城管局联合市财政局通过下发通知、召开工作推进会等方式,督促各县(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订推进措施和方案;要求各城区环卫部门因地制宜,在现有环卫公厕中选取一批符合改造条件的公厕进行改造,上档升级。截至目前,6县(市)已改造旱厕24座、新建公厕26座,其中沁阳市、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温县提前完成了改造旱厕、新建公厕任务。
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如厕,去年,我市环卫部门延长了中心城区部分环卫公厕的开放时间,实施24小时开放,受到了市民的欢迎。针对群众反映的我市城区部分路段果皮箱损坏严重、数量不足问题,去年,我市招标采购了850个果皮箱,已全部安装到位。
去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我市成为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我市成为全省继郑州、洛阳之后第三个入选的城市,这是市城管局成立以来首次争取到国家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也是我市城管系统运用PPP模式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第一个项目。2016年9月29日,我市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开工奠基。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我市在餐厨废弃物处置方面的空白,消除因餐厨废弃物处理不规范造成的“地沟油”“垃圾猪”等民生隐患,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截至去年年底,该项目土方工程全部结束,办公楼基础工程完工,挡土墙工程完成85%,预计2017年年底前建成投用。
环卫工人受到关爱
环卫工人被誉为城市的美容师。长期以来,我市广大环卫工人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奉献精神,在艰苦的岗位上辛勤劳作,为清洁环境、美化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切实保障环卫工人利益,稳定环卫工人队伍,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为环卫工人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解除非在编环卫工人的后顾之忧,我市继续为城区环卫系统非在编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大额意外伤害保险。2016年,我市为城区3100多名环卫工人办理了大额意外伤害保险,为城区1780多名符合条件的环卫工人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做到了应保尽保。这一举措为环卫工人解除了后顾之忧,使环卫工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成为现实。目前,我市非在编环卫工人“五险”办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为了给环卫工人提供一个喝热水、避风雨的休息场所,去年,我市城区又新建了一批配备电磁炉、饮水机、桌椅、药箱的环卫港湾。截至去年年底,我市主城区已设置了60多座环卫爱心驿站和20多座环卫港湾,使环卫工人在恶劣天气时有了遮风避雨的休息场所。
此外,去年环卫工人节期间,市城管部门通过摸底调查,派出专人到环卫系统劳模及困难职工家中慰问,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和浓浓的关爱。
去年以来,我市广大环卫工作者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环卫精神,在“2016蓝天工程与环境污染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围城”集中整治等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作出了贡献。去年,焦作市城管局被评为河南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