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山阳城丨焦作车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冬韵诗词七首
诗是吾家事 人传世上情
赴上海培训有感
诗二首
全新智领SUV启辰T90焦作上市
不断发展方能脱颖而出
第五批新能源汽车 推荐车型目录正式发布
焦作车市销售顾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是吾家事 人传世上情
——诗圣故里垂思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墨竹(国画) 许跟虎 作
 
   

  □张文海

  诗圣故里

  晚秋风大,窗下读诗,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突然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去探寻诗圣故里,探寻诗人的足迹和烽火岁月。我带上诗卷,没有呼朋引伴,怕杂沓的脚步打扰了诗圣老人安憩的灵魂。

  独自从温县前往黄河对岸的巩义市,巩义市站街镇东泗河畔,有一道北起七里铺,南至青龙山的黄土丘陵,唐代称为“鸠龙岭”,是巩义市中东部的天然屏障。龙头如绿鸠之首,在黄河南岸转弯处向西翘首,与邙山头相望,鸠龙之身逶迤蜿蜒,腰部有一突出的黄土崖,崖上三峰并立,乃鸠龙之爪,其形酷似笔架,人称笔架山,诗圣杜甫就出生在山下的一孔窑洞里。

  南窑湾村杜甫故里,建筑坐东朝西,占地2万多平方米,木质结构。红色基调,灰色瓦顶,古色古香。褐红色的大门古朴庄重,让所有的来客心生仰慕。郭沫若题写的“诗圣故里”,就像诗圣的大名一样,在历史的隧道,熠熠生辉。轻步,进得大门,一尊青铜铸像,高9.9米,矗立正中。诗人峨冠青襟,气宇轩昂,手持书卷,凝目远望。脚下石刻的厚卷大书,是由当代书家云平先生书丹的《拜诗圣文》,字体古朴遒劲。北侧,是王铎书写的杜诗书法长卷石刻,汪洋恣肆,南边,是历代名家书法对联,篆书浑厚凝重,隶书古拙沉雄。

  进入诗人展区,声光电科技制作的“三吏三别”,茅屋秋风,木栅柴门,枯树寒雪,凄凉不堪,图像逼真,让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垂老别、无家别、新婚别——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让观者经历这旷古名篇的洗礼,进而遥想起诗人笔下干戈离乱、生灵涂炭的百姓之苦。和平日书斋所读所感迥然不同,仿佛已置身于那兵燹之祸的岁月里,心头巨石横压,沉重万分。

  诗圣堂,少陵坐像两侧,鲜花并放,上方是朱德元帅题写的“诗圣千秋”,笔力千钧。踏足于斯,我深深地鞠躬,朝拜着这位为民呐喊的伟大长者。

  我来到杜甫诞生窑,院落早已挤满了前来凭吊的中学生。青砖窑洞,拱形狭长,光线昏暗。一块雍正年间的石碑,上书“诗圣故里”四个大字,斜靠在北墙,虽然历尽沧桑,字体依然浑厚清晰。窑洞顶上,杂树丛生。这,就是名垂青史的杜少陵出生窑。这凄凉无语的景物和诗圣大名怎么也联系不起来。后来得知,杜家宅院由于时间久远,真实的形制与样貌已经难以稽考,眼前所见乃是根据明清资料记载建成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身在何方,诗人都眷恋着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和一草一木,写下了许多乡愁之作。我们谈到杜甫,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一个忧心忡忡的垂暮老人的形象,其实他也有顽皮伶俐的少年时代和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漫游吴越齐赵,一路咏诗交友,喜不自禁,以至用“裘马颇轻狂”自喻。他的一生,有强烈的济世之志,又有极端厌恶机巧而喜爱自然的诗人本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白鹭,青天,千山雪,万里船……他对自然和人性有着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并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抒怀歌咏,草木虫鱼,渔舟江景,以及对亲人的思念,都成了他笔下发乎胸臆的绝妙诗篇。

  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少年爬树,6岁观公孙大娘《剑器》舞,7岁咏凤,9岁习字,母亲早逝,少年在姑妈家成长,家风传承的奉儒守官的政治理想,更给了他“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的人生目标和责任感。一生伴诗度过,两袖清风爱国,7岁开口咏凤,到59岁湘江绝唱,诗歌和他相拥相伴逾半个世纪,以数千首诗歌抒写了自己史诗般的辉煌。

  谒杜陵

  西行数十里外的偃师市,邙岭之上最高处的首阳山,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名。杜甫陵园,和南窑湾遥遥相望。

  园内幽静。诗人面向南国,眉宇之间,抑郁惘然,忧思远方。风,吹动着他的须发,也牵引着他无限的哀愁,夕阳残照,愈发伤感。

  林木蓊郁,松柏森森,一路青砖,四周肃穆,有石碑耸立,上书“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坟丘土冢,草木环绕。背倚黄河,南眺远方。松柏阴凉处,长眠着一位不屈的诗魂;荒草离离的乡土之巅,归隐着一位彪炳千古的文学巨人。诗人之墓,朴素无华,荒凉冷清。没有台阶,没有花丛,反而让人感到震撼,感受到这座普普通通的坟丘所升腾出来的一种攫摄人心的力量。普通中蕴含着伟大,而正是这种纪念碑式的朴素,比那些大理石奢华装饰的坟墓更加令人敬仰,更容易立在人们心中,因为,诗人伟大的人格操守和精神力量,本身就是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墓地西边,书法碑廊,绵延漫长,众多的名人书法,字里行间无不述说着对诗人的深深敬仰。我绕着墓地,轻轻地,轻轻地走着,生怕惊扰了这位沉睡已久的老人。他太累了,身心俱疲,憔悴不堪。来到北边,驻足。忽然,一棵碗口粗的桐树上,跳跃着一只小动物,定睛细看,原来是一只小松鼠。我和它对视良久,赶紧拍下这可爱的一幕,也许是我惊扰了它,它快速躲进树后的茂密林叶中了。没想到,此地静穆,竟然有如此生机?看来,诗人生前寂寞,如今灵魂并不孤独,或许是诗人的悲天悯人情怀,吸引了它栖身于此。

  诗人年少优游,后仕途不顺,为官被贬,西南飘摇,年老失聪,右臂中风,穷困饥寒,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去鱼市摆摊卖药。最后无奈投奔舅父,洪水所阻,贫病交加,客难湘江,江州长逝!“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在那个铁蹄蹂躏、山河破碎的时代,对于一个凤泊鸾飘的诗人,会是何等凄惨厄运?

  都说愤怒出诗人,他生于忧患,感时伤事,求索歌吟,天地沙鸥,茅屋寒舍,矢志为苍生作鼓角之鸣。鲁迅赞其为“中国人的脊梁”。是否可以这样说,正是国破家亡、祸乱交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惨景,催生了一代诗圣,催生了一首首千古绝唱。果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杜诗时而狂羁豪放,时而沉郁顿挫,如钟,如鼓,如长河激浪,似深潭照物。为百姓代言,为庶民呐喊,正是诗圣被千代传扬、百姓铭记和爱戴的理由。

  站在邙岭,秋风阵阵,秋思缕缕。温县巩义,毗邻而居,黄河两岸,一衣带水。温县,卜子夏的故里,东有武陟竹林七贤之山涛,西有孟州一代文宗韩愈毗邻,北有沁阳李商隐,南有巩义诗圣杜甫,脚下是玄奘故里,上苍竟是如此多情,历史竟是如此垂青,让这些璀璨夺目的名字,穿越茫茫时空,在此地相逢?这是黄河文化的肥地沃土,生长出的文化高原的参天大树;这是河洛文明交汇的福地,滋养出了名扬千年的文坛巨擘;这是一片永远都让人虔诚敬仰顶礼膜拜的皇天后土。

  寂寞身后事,千秋万代名。杜甫的伟大,在于眼悯黎民,心忧家国。在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风尘之变,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华州而命途多舛。《独立》《瘦马行》抒发着对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愤懑;虽个人仕途失意,仍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病牛》等忧国忧民之千古绝唱。

  诗为贫民唱,歌为黎元哭,心为百姓言,笔为苍生流。正如陵园门前的对联所写:一路坎坷成圣成仁亦成史,两袖清风忧国忧君更忧民。诗人学者陈忠远有一首诗:“大国何人怜,纷纷为小我。寒夜风雨声,广厦万间破”。来到此地,不仅感受到千年沧桑的厚重,同时也聆听了诗人情系万家的心声。

  杜甫一生颠沛潦倒,却摈弃嘁嘁之“小我”,展现忧民之‘大我”,以高尚的人格而垂馨千祀,其人被称“诗圣”,其诗被称“诗史”。他,是一位烁古耀今的历史巨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