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山水绕城的秀美怀川逐渐被一个个污染源“蚕食”。
建筑堆料随意摆放、废品站点无处不在、占道经营随处可见、“土小”企业屡次复燃、涂装喷漆污染严重,尤其是城乡接合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成为城市“主角”,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大受影响。
面对这样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消除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如何走出一条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之路?
民之所盼,政之所依。2016年9月1日,我市正式打响“污染围城”集中整治战役,向“垃圾围城”“废品围城”“冶炼(土小)围城”“堆料围城”“涂装围城”全面宣战。
短短一个月时间,清运平整垃圾堆放点656处共337.6万立方米;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点480家;取缔关停“土小”企业190家,整治无证食品加工小作坊、餐饮店200家;治理沿路卖场、堆料538处,完成场地绿化4处、硬化29处;规范各类涂装单位、企业302家……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焦作人民的汗水和坚持,铁腕治污、铁规执法、铁肩担当,换来了市容市貌的显著变化。长期堆积、散发异味的垃圾山不见了,脏乱不堪的废品收购站拆除了,占道经营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众志成城
全市上下齐动员
2016年8月31日,全市“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动员大会召开,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方案,书记、市长挂帅,副书记统筹协调,5名副市级领导具体督促指导,全面部署“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挂帅出征,深入整治现场,摸清底数、亲自指挥、现场协调。
从宣传入手,打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我市充分利用网络和电子显示屏、主干道两侧宣传栏等,制作悬挂宣传展板和横幅,出动宣传车21台,巡回播放宣传音频,开展流动宣传,发放宣传彩页8万份,让每一位市民都认识到“污染围城”整治的必要性。浓厚的宣传氛围极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据统计,热心市民共向“污染围城”热线电话和邮箱举报问题92个。
解放区上白作街道老牛河村承担着全区的垃圾倾倒任务,垃圾倾倒场能否高效运转直接关系到全区的整治进程,责任重大。为此,老牛河村支部书记王玉和为了确保运输车辆畅通,及时倾倒覆盖,干脆在垃圾倾倒场安了家,埋锅做饭,连续多日吃住在现场,维持现场秩序。同时,他每天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给大家讲大局,讲垃圾场的整治要求和程序,消除大家的顾虑,使村民由过去的不理解到之后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全区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这样的事例,在“全民皆兵”的“污染围城”集中整治过程中屡见不鲜。我市五城区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各有关单位细化责任,保障车辆到位、机械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形成了合力攻坚的强大阵势。整治高峰期,每天出动3000多人、车辆300多台,在全市形成了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抓污染整治的工作场面。
攻坚克难
对症下药获良效
建台账,摸底数,定计划,定节点,一系列的有效举措,为“污染围城”整治攻坚克难打下了坚实基础。集中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各督导组结合实际,压实责任,分段考核,明确时间节点和进度,做到重点突出、目标细化。同时,通过深入一线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的方式,严格核实每天各县区工作进度,实行销号管理,做到治理效果差不罢休、治理不达标不罢休。
在“垃圾围城”整治中,我市着力解决了城中村、公路沿线、铁路沿线、建筑工地、拆迁工地、进出市口等重点部位积存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做到各类垃圾按照规定统一运送指定场所处理。
对“堆料围城”整治做到堆料马路市场一律取缔,全部进场经营;水泥、河沙、渣石等物料规范摆放,全部覆盖;工业堆料压实、喷淋,堆场平整硬化,摆放合理规范。
“四个一律”原则要求无证营业的废品回收站一律予以拆除取缔;主城区主次干道200米以内的废品回收站,一律限期搬迁;合法经营、符合要求的废品回收户,一律规范管理;废机电、废塑料、废电子等加工回收点,一律进行环境评估。
针对城区及周边的小炼钢、小炼焦等“五小”企业,城乡接合部、居民区附近的小皮革、小化工等无证“土小”企业,坚决停产关闭,限期清除;对城中村、郊区的各类无证食品加工小作坊、餐饮店,进行取缔;对城乡接合部镀锌、喷漆等各类露天喷涂作业企业,进行全面规范整顿;对加工铁艺、户外机柜、不锈钢等构成有限空间的喷涂作业场所,进行规范治理;对占道露天加工金属门窗、广告架等喷漆或涂刷挥发性有害气体的加工作坊,坚决予以取缔;对有限空间、涉尘加工、喷涂作业三种场所和涉氨制冷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对无证经营或拒不整改的企业商家,坚决予以关闭。
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清运平整垃圾堆放点656处共337.6万立方米,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点480家,取缔“土小”企业190家,整治无证小作坊、餐饮店200家,治理“堆料围城”538处,规范涂装企业302家,腾出土地5552亩,目前用于规划建设游园48处,有效解决了多年来的“垃圾围城”问题。
势如破竹
冲出“污染围城”困局
这样大规模的“污染围城”整治,在我市历史上是第一次,工作量、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由于历史原因,市丰收路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自发形成卖场现象严重,近郊农村店后村无证经营的废品收购站非常多,涂装和“土小”企业也是屡禁不止,“污染围城”整治承担着中站区70%的工作量。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整治工作,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保银带领基层党支部成员挨家挨户与商户谈心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讲解宣传政策。即使是病倒了,张保银仍然坚持工作在整治一线,一直到群众思想通了,他才抽空去医院输液。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辖区36家废品收购点3天全部清理结束;丰收路废旧门窗卖场3天整治结束;近60家工程机械卖场全部清理干净;丰收路两侧私搭乱建全部拆除;14家“土小”企业全部关停拆除。
治理过程中,督导组和各城区注重抓典型、树样板,按照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思路,对每个“污染围城”整治项目选取1~2个样板重点打造,在每个城区选取一个最为成熟、条件最好的项目集中打造,通过定期观摩,达到全面推广的目的。
正是在这些先进人物和事例的感召和引领下,推动了全市“污染围城”整治工作势如破竹。中站区集中力量规范了丰收路工程机械卖场、园林雕塑卖场、废旧门窗卖场,一举改变了焦作西大门经营无序、乱堆乱放的不良印象;马村区出动100余台车辆连续奋战10昼夜,彻底清除了亿祥·美郡东侧17万立方米的垃圾,腾出180亩土地收储后计划挂牌出让,规划为城市综合体。正是在这些先进人物和事例的感召和引领下,推动了整治任务的顺利完成。
轰轰烈烈的整治工作引来了群众和网民的纷纷点赞,24名热心群众在“污染围城”整治综合组邮箱发送图片并留言,还积极为焦作的环境治理建言献策。网友“stone123”2016年9月17日留言:“随着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现在明显感觉到市区干净了许多,路面整洁了不少”;网友“太行南山”2016年9月22日留言:“政二街铁路桥南的垃圾山清理后就是不一样”,并配发治理前后图片,引来120名网友跟帖。
经过集中整治,我市市民发现门口堆放多年的垃圾山不见了,废品乱堆乱放没有了,卖场堆料清理了,污染作坊关门了,喷漆作业环保了,城市变美了,空气更加清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