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焦娇)最近,武陟县大虹桥乡朱原村42岁的刘小粉特别高兴。在朱原村村干部的介绍下,从郑州打工回来后一直闲在家里的她,进入该村的巾帼精准扶贫就业示范点——爱华鞋业有限公司工作,不仅给一家人赚来了生活费,还不耽误照顾家庭,可谓一举两得。
“原来真的有‘家门口就业’啊,这么好的事让我赶上了。”1月9日,在朱原村的巾帼精准扶贫就业示范点,刘小粉兴奋地告诉记者,“我现在已经工作一星期了,每天大概能加工十几双鞋子,一天挣30多块钱,顾住了基本的生活。”
据了解,武陟县爱华鞋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河南省休闲、时尚女鞋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拥有600名职工,女职工占90%。自“巧媳妇”工程实施以来,在县、乡妇联的多方协调下,爱华鞋业有限公司陆续在该县成立了10余个巾帼精准扶贫就业示范点,吸纳贫困妇女就业,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市妇联主席廉常萍也多次到朱原村爱华鞋业巾帼精准扶贫就业示范点调研,并鼓励企业负责人坚定信心,将这一惠民工程办好办实。
“以前妇女们想出去打工挣钱,但又放不下家里的老人、孩子,现在‘巧媳妇’工程把就业点设到了家门口,她们可以打工顾家两不误。”朱原村扶贫就业点负责人翟彩霞说,“如果技术掌握得过硬,还可以把活儿拿回家里做,时间就更灵活了。”
据介绍,武陟县目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14627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妇女有1118人。然而,在农村,照顾老人和子女是大多数妇女的主要任务,家事的牵绊让她们无法外出打工为家庭增加收入。
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水平,增强贫困妇女的脱贫能力,武陟县妇联先后选派3名妇联干部参与脱贫攻坚活动,相继投入1万元扶贫项目资金,举办4期脱贫技能培训班、4次扶贫宣传活动,发放200余份扶贫宣传资料,有230名贫困妇女接受脱贫技能培训,共帮助22名贫困妇女实现转移就业。
与此同时,在县、乡两级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该县妇联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在各乡镇建立加工企业及人才培训基地,把生产车间搬进村、搬进户,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截至目前,该县共成立13个巾帼精准扶贫就业示范点,辐射带动就近的妇女就业,帮助贫困妇女实现脱贫致富。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巧媳妇”工程共带动500名贫困妇女就业增收,带动贫困妇女月增收金额达30万元。
该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巧媳妇”工程的本质特征就是吸纳妇女实现居家就近、就地、就势灵活就业。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巧媳妇”工程的产业扶贫功能,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助力全县到2017年年底实现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