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武陟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把实施城乡统筹、工业振兴、旅游提升、交通支撑、人才培育、开放带动“六大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抓手,上下同心,凝心聚力,奋力赶超,以在全市“挑大梁、打头阵、当先锋、做排头”的担当精神,迈步于综合实力在全省争先进位的征程中,用汗水见证蜕变,用拼搏实现赶超,用实干成就梦想,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2016年,武陟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8亿元,同比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8亿元,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170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200元,增长10%。
城乡统筹战略
在老城区,一些道路和建筑修葺一新,改变了老城区的落后面貌;在新城区,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游园、一幢幢高楼,显示着发展的力量;移步乡村,渐次展开的美丽画卷中,随处可见群众幸福满意的笑容。
城乡发展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城乡面貌的新变化。
紧紧围绕民生需求,持续推进老城区改造。该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为载体,以老城区提质改造、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科学谋划,实施了道路、游园、学校、医院、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等八大类41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展了机关、学校、企业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完善了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城区面貌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的验收。
以创新带动管理,强力实施秩序有序化、城区整洁化、市容靓丽化“三化”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采取“五定一保”责任制,城区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密闭清运率达100%;每天20小时对城区主次干道和部分背街小巷进行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不断完善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新购置环卫车辆设备16台,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公厕3座,新设和更新果皮箱580个,环卫运力有了显著提高;坚持城区道路“一日两扫全天保洁”长效机制,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城区清扫道路达30条,面积达400余万平方米。
全面启动产业新城建设。引进华夏幸福集团,开工建设产业新城项目,以“中原智造、北岸水乡”为总体定位,高标准编制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和产业规划,总投资17.16亿元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嘉应观门户公园等8项工程开工建设。
有序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推行群众参与、实行网格管理、严格督导考评等多种措施,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240.6万元,建成第三批3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107个、达标村达到174个,改善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现场会在该县召开。
工业振兴战略
2016年,该县强力实施工业振兴“620行动计划”,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去年前11个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9.1亿元,增长7.6%;工业百强企业税收达3.4亿元,增长3.4%。
加快科技创新,建立企业内部创新奖励配套补贴机制,组织申报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培育省级研发平台4个,去年前9个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4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
壮大产业集群,围绕医疗健康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引进实施了尔康药业、泓皓医疗器械、磨料磨具三期、中州电气等项目,医疗健康企业达16家,产品涵盖水针粉针、胶囊片剂、医疗器械等领域;装备制造企业达69家,涵盖四大类3000余个品种,逐步形成龙头企业突出、产品结构合理、产业链条完备的发展格局。
推进企业上市,康利达食品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挂牌,强耐建材、亚佳特、恒康食品等企业新三板上市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加快平台建设,该县产业集聚区以“争强晋星”为目标,完成“五规合一”规划调整,规划面积拓展到23.15平方公里,新建主干道路12条30公里,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居全省第七位和第四位,连续两次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中观摩活动中荣获县(市)区组第一名。
旅游提升战略
该县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魅力,强力实施旅游提升战略,按照做大景区、做强品牌、作出影响、作出效益的发展思路,依托嘉应观、妙乐寺和生态农业、黄河湿地等人文自然资源,突出黄河文化、宗教文化两大主题,加快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旅游发展大格局,力促旅游业尽快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嘉应观黄河文化旅游区完成黄河风情大道南延工程、大型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主体等基础设施建设;妙乐寺景区寺庙区10座大殿主体及15座大殿基础工程已经建成,妙乐文化小镇、人工湖等项目扎实推进,县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区正在建设。
该县把宣传推介作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借势云台山景区,面向郑州及新乡、洛阳等周边地区,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营销,实现常态化吸引郑州等地游客前往旅游;进一步与焦作知名旅行社对接,吸引到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游览的游客到该县旅游,努力将该县旅游纳入全省精品旅游路线。
交通支撑战略
2016年是该县道路交通史上的重要年份:S104郑常线改建工程部分通车,G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黄河滩区中心大道王园线等重点交通工程开工建设,“回”字形道路网络逐步形成。
同时,一批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相继完成,总投资750万元的黄河风情大道南延道路工程,全长2.83公里,于2016年9月全面竣工通车;红旗路大修改造工程(文化路至沁河路),全长1189.8米,于2016年10月20日竣工通车;总投资470万元的向秀路建设工程,全长810米,已于2016年12月4日竣工通车。
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2016年,全县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15公里,完成农村桥梁建设11座,2座正在加紧施工。
人才培育战略
该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培育战略,高举改革创新大旗,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十三五”总体战略布局,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真正让政策发挥聚才兴才的作用,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该县以引进一批县域经济发展急需人才,新建一批人才工作科研平台,培训一批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创建一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打造一批人才工作示范点,选树一批优秀人才典型“六个一批”为抓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招录各类人才63名;对104名党政干部、655名企业负责人、1000多名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5名教学、卫生等方面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被确定为全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开放带动战略
2016年前11个月,全县新引进项目69个,总投资达164.15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43个,总投资151.64亿元。
该县成立5支招商小分队,构建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收集招商信息、县级领导和招商小分队跟踪对接的招商机制。特别是与华夏幸福集团合作后,依托华夏幸福集团招商团队,全面启动新一轮大招商,已签约落户1个总投资20亿元的项目,正在协议洽谈的项目有5个,正在推进的项目有10个。
以开放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创新经营模式,鑫居休闲农业观光园、“怀川记忆”生态农业园、依依农场等现代农业园区初具规模;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与阿里巴巴合作实施村淘项目,年交易额可达6.5亿元。 翟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