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渐行渐远!2017年大步高歌!
追忆逝去的一年,对于焦作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而对于焦作摄影人来说更是难以忘怀。作为摄影人群体中的先锋力量,焦作日报摄影记者担负着引领市民图片阅读和视觉欣赏的重任,也许在不经意间,某帧影像就深深地刻记在市民的脑海中并影响他们的生活……
时光流转,影像永存。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焦作这块热土上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有的悄无声息,瞬间烟消云散,有的如浪花飞溅般扑进人们的视野。我们的摄影记者在这些纷纷繁繁的事件中,采撷来朵朵“彩云”,“编织”成繁花似锦的云裳——图像新闻。
追随时代,镜头当先。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摄影记者紧紧跟随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为焦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鼓与呼”,为读者奉献了一幅幅视觉影像“快餐”。“两学一做”活动,少不了摄影记者的付出;“三大战役”攻坚,摄影记者首当其冲。在工厂和建设工地,在农村和沃野田园,在城市的街道社区,在自然灾害现场……随处可见摄影记者的身影!
过去的2016年,在重大新闻现场,更是少不了摄影记者。6月中旬,为做好维和英雄申亮亮魂归故里的报道,本报派出两名摄影记者奔赴新郑国际机场、烈士家乡温县及烈士生前所在部队采访,以影像的形式进行了及时和全方位的报道。7月19日下午,我市全境突降大到暴雨,许多地方遭遇洪灾,特别是修武县周庄镇五里堡村洪水最深处达2米,被困群众危在旦夕,公安、武警、驻焦部队、医疗卫生等部门派人相继赶到救援现场,积极展开营救工作。得知这一情况后,本报摄影记者赵耀东当即赶往现场采访,及时在第二天的头版上发出了一组营救照片。10月中旬,4名摄影记者随我市考察团到许昌、南通、扬州进行拍摄采访,拍摄了大量影像资料,其中见报的图片有近百幅。进入11月,我市举办“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辩论大赛,两名摄影记者全程跟踪,有力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过去的2016年,在本报摄影记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确保报纸新闻版用图的同时,大家还积极为焦作日报旗下的微博、客户端、微信公共号提供了大量图片新闻,《视觉新闻》《山阳镜像》《怀川地理》等影像专版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相继推出了《春满山阳欢乐年》《放大镜下33年的执教情怀》《用扫帚“弹奏”晨曲的马路天使》等关系民生民情的专题以及《小义工朱意扬》《大爱撑起一个家》《德孝村里老来乐》等弘扬正能量的专题,以及《古琴“出炉”记》《即将失传的打铁手艺》《麦秆“变身”记》等记录非遗项目的专题。
当今时代,视频直播、VR、微媒体、自媒体、无人机……摄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与社会生活,与虚拟社交网络交织并融,可谓无处不在。处于融媒体时代的摄影记者,在新的一年里,当继续走在时代前沿,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握时代脉搏,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出更多、更好的影像,为读者提供更加精彩的视觉新闻。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2017,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