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宏 杨连仲
司马懿去世至今已经1700多年了,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其评价由恶评、歪评、丑化到正说,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广泛研究、演绎和传播他的政治思想、军事谋略、为人处世等,传播范围由史学界、文学界到影视剧、网络、游戏,席卷了文化文艺界,形成了司马懿研究热,其高超的政治谋略、军事斗争艺术、处世哲学,正在进一步影响当下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生活。
如果说对司马懿的评价,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还仅是政治界、史学界关注的话,之后则引起了中国朝野甚至国外的关注。人们联系当今时势,从各个方面对司马懿进行研究,从而推动了司马懿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1987年9月,由陈梧桐、苏双碧主编的《中国历史名将》一书,选入了刘英航编写的《多谋略、善权变的司马懿》一文。该文章讲述了司马懿擒孟达、抗孔明、灭公孙、斗曹爽的事迹,赞扬其“一生在军事上、政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曹魏政权立下了功勋,同时也为司马氏代魏立晋奠定了基础”。
1990年,方北辰编写《司马懿传》,讲述了司马懿善于审时度势,面对明主曹操、曹丕,便尽心竭力成为治世能臣;面对幼主庸臣,便默默积蓄力量,努力独揽大权。他度量深沉,面对强敌,宁愿受辱装病,也不贸然出击;他老谋深算,静如处子,动若脱兔,一旦出招就必然成功。他可怕,因为他几乎算无遗策,心狠手辣;他可敬,因为他能忍人所不能忍,成人所不能成。他又让人觉得有些可悲,因为他一辈子钩心斗角,活得太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紧张的情节塑造了真实的司马懿形象。
1991年,温县安乐寨村人杨家卿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司马懿与司马故里》一书,是第一本关于司马懿与故里的专著。著名学者王梦奎曾为此作序,相信“作为一本通俗读物,这本书的出版,对于读者了解司马懿和司马故里是有裨益的”。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郑佩欣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专家,亦是温县人。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表的《论司马懿》一文,是研究司马懿的一篇重要文章。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家世和经历、倡导和创建军屯、杰出的军事家、评价问题。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在三国的政治舞台上,司马懿可以和曹操、诸葛亮并称无愧,都是一流的谋略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1994年,温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司马懿研究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县的高度关注。后来,该会相继出版了两期《司马懿研究》会刊,刊发了郑佩欣、马世之、王梦奎等一些大家和当地学者研究司马懿的文章。可惜该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逐渐停止了活动。
作为司马懿的故里,温县和焦作市政协相继编印了《温县人物传略》和《焦作历史名人(古代部分)》两部文史资料,刊发了《司马懿其人》《司马氏家族》等有关司马懿及其家族的长篇文章。
从以上简述中可以看出,发起和推动司马懿研究广泛开展,温县和温籍人走在了前面。
全国的司马懿热是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播出后逐渐形成的。1994年,《三国演义》电视剧播放,在神州大地上形成了“三国热”,魏宗万饰演的司马懿虽说有一点不尽如人意,但基本上演出了历史的真实。2010年,《三国》上映。2015年,《一统三国》接踵而来。现在,筹备了5年之久、投资4亿元的《军师联盟》(又名《大将军司马懿》)在浙江横店影视城热拍,著名演员吴秀波饰演司马懿、李晨饰演曹丕、刘涛饰演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其他演员还有于和伟、张钧甯、唐艺昕,将展现司马懿传奇的一生。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是专家向全国人民普及历史知识的名牌栏目。2010年8月和2011年8月,《百家讲坛》连续两年请专家讲解司马懿。第一次是由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讲《从司马到司马》,主要讲述西晋的历史,包括司马懿出山、司马懿的足智多谋、司马懿与曹爽的较量、高平陵之变、父子专权等,基本上以历史事实作为依据,还原一个真实的司马懿。
2011年8月,《百家讲坛》由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赵玉平讲《跟司马懿学管理》,这是赵玉平“麻辣说三国”系列的一种,后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名仍是《跟司马懿学管理》。该书通过描述司马懿一生中遇到的众多历史事件,分析他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技巧,着重对司马懿的管理才能进行详尽分析,并与今天的职场生活相结合,把东方智慧与现代理念相结合。作者认为,司马懿跟诸葛亮不一样,他头脑冷静,精于判断,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在斗争中一次次取胜。诸葛亮就像一盏明灯,穿越了历史的阴霾,光明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世界;司马懿则像一面镜子,对着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己。
与此同时,社会上有识之士也在不同领域开始了对司马懿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大致有如下重要论著:
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权臣斗》,作者为孔鲱。作者以司马懿和曹爽斗争这一重大事件为题,分析了这两名辅政大臣是如何合作的、他们后来为何因小隙而起大怒、司马懿又是如何韬光养晦的,最后得出司马懿在猜忌中成功夺权,是与他的生存智慧紧密相连的。
《向司马懿借智慧》,海华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从司马懿如何同上司相处、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何建立丰功伟业这些方面入手,解析了司马懿如何从当初一个有志青年,到一位享有盛誉的军事奇才,再到一个治国平天下的英雄。
《隐忍的老虎司马懿》,陆杰峰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作者在前言中说:“董卓、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都不曾想到,汉末三国,这个本该属于他们的伟大舞台,最后会被一个叫司马懿的人终结。因为司马懿有一样旁人无法企及的优点,让他能够从容地在这些牛人的夹缝中挤出一条通天的路。这个优点只有两个字:耐心。司马懿的忍耐和等待不是怯懦和无所作为,他是在忍耐中等待机遇。只要机遇一降临,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奋力一搏,把自己送上更高的地位,然后继续忍耐、继续等待。”
《司马懿从龙套到主角》,章岩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认为,司马懿的人生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先潜伏,后爆发!前半生低调隐忍,后半生大器晚成。如果非要对他的成功进行概括的话,只有一个字——熬。为什么笑到最后的是司马懿?为什么曹操打的天下最后落到司马懿手中?为什么诸葛亮这么厉害,却总是拿司马懿没有办法?从龙套到主角,从小职员到CEO,司马懿究竟做对了什么?书中以司马懿的故事为依据,深入解读司马懿的心理智慧以及他做人做事的策略对当下社会的启示。
在已出版的有关司马懿的书籍中,比较权威、有学术价值的是柳春藩的《正说司马懿》。柳春藩先生1928年生,是吉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他认为,司马懿和曹操、诸葛亮、孙权一样都是英雄。长期以来,由于《三国演义》虚构了一些内容,贬低司马懿的智慧来凸显诸葛亮的超凡形象,对司马懿的谋略没有给予适当肯定,给社会大众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由于受到其子孙“篡夺”曹氏天下这一后事的牵连,一些人对司马懿冷眼相待,甚至给他戴上“骗子”“狐媚”“奸贼”等帽子,这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可以说实属诬蔑和诟骂。其实,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特别是他的政治、军事谋略极为突出,战场、官场皆英明,是一位非凡的谋略家。他在军事方面的智慧和才能超过了诸葛亮,可与曹操相比。他上承曹魏前期之鼎盛,下启西晋之统一,既爱国又基本忠君,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基于上述认识,处于耄耋之年的柳先生又拿起笔来,写出了这本书。
有关司马懿的长篇小说很多。最早的一部《司马懿大传》,作者是河南焦作的马敏学,前几年又改为《司马懿》。彭钦立的历史小说名字是《司马懿》,描述了三国时期旷世奇才、济世栋梁司马懿,一生受到猜忌、压制、排挤,多次受到生命威胁,得不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司马懿在复杂的人生经历中,如何体悟人生、对待人生?如何巧于应对、施展才华,谋取立身之地?如何利用各种人际关系,巧妙利用矛盾、维持矛盾、化解矛盾?如何悄然崛起、奋起还击,走向曹魏权力中心?如何教育子孙,最终走向成功?
《老谋子司马懿》,作者秦涛。该书描写了司马懿从东汉的基层小吏起步,到曹魏位极人臣,成为晋朝的实际奠基者、三国最大的赢家,同时也是史上最被低估和曲解的杰出人物。
《司马懿吃三国》,全书一套5册,作者李浩白。作者经过10年打磨、增删5次,一笔一笔写透三国最大赢家司马懿从布衣到晋宣帝的一生,语言生动活泼,情节跌宕起伏,司马懿的形象跃然纸上。
此外,网络上涌现出大量有关司马懿的论述和论坛,在此不再一一列举。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在游戏中,司马懿也作为一个主角或英雄出现,如日本KOEI公司的《赛尔号》精灵、《英雄三国》角色、《少年三国》中人物、《三国杀》司马懿、《梦三国》游戏人物角色、《唱吧三国》中的武将司马懿等,不一而足。通过游戏,人们拉近了和司马懿的距离,提高了对司马懿的认知度。
总之,当今,司马懿已从妖魔化的状态解放出来,焕发出应有的光彩。虽说他去世已有1700多年,但人们依然怀念他、评论他、宣传他、学习他,穿越时空,历久弥新,进一步彰显了杰出人物司马懿的个人魅力,体现了其精神的顽强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讲,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凭风好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要珍惜国运昌盛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弘扬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温县故事,助力千年古县腾飞、中华民族复兴!
(张保宏:温县政协副主席 杨连仲:温县文联原主席、温县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