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2017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7 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陈润儿省长政府工作报告看点精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核心提示

  1月16日上午,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省长陈润儿作政府工作报告。去年,我省发展得怎么样?2017年,全省工作的思路和规划有哪些?今日,本报特将这些“干货”奉上,以飨读者。

  2016,河南取得哪些新成就?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有望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

  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

  “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构建,郑徐高铁建成通车,郑济、郑太高铁开工建设;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3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5万公里;

  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45万吨。

  战略叠加效应带来新机遇

  五大国家战略规划和五大国家战略平台对我省形成强力支撑——

  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建设持续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建设全面启动;

  中原城市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启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花落兰考。

  环境治理获得新成效

  全省优良天数达196天、增加13天。打响大气污染整治攻坚战以来,PM10、PM2.5平均浓度与上半年相比分别下降21.7%、10.4%,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全面优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新增造林321万亩,完成森林抚育483万亩,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两侧生态带基本建成;

  建立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

  经济素质获得新提升

  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关闭矿井100处、退出煤炭产能2388万吨,压减炼钢产能240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因城施策调控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2.1%,去化周期缩短至14.1个月,郑州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规模以上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10.6%,高技术产业增长15.5%,工业利润可望突破5000亿元;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1倍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0%。

  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新步伐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相继获批建设;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新建5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6家;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建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1家;

  中信重工、汉威电子首批入选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打响国企改革攻坚战,前11个月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倍;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各类行政职权70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181项;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登记“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全面实施,新登记各类企业增长29.8%,企业活跃度71.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持续推动农村配套改革,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供销社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稳步开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和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等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试点县(市)家庭签约率平均达7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启动实施,覆盖所有困难群众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全面完成重点民生实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2125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兰考、滑县有望脱贫摘帽,又有110万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

  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医疗救助,惠及138万残疾人,对350万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

  提高保障标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平均上调6.5%,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240元和132元;

  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新增养老床位2.2万张;

  棚户区改造开工36.9万套、基本建成28.8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

  2017,撸起袖子怎么干?

  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7.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保持“三个同步”,即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实现“三个高于”,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使决胜全面小康、中原更加出彩的步伐更加稳健、更加坚实。

  重点民生实事

  1.统筹做好非贫困县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再实现100万人稳定脱贫、10个贫困县摘帽、12.4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易地搬迁;

  做好棚户区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今年新开工42万套、基本建成30万套;

  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激励政策,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现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万人;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最低标准提高到80元;

  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450元;

  城乡低保财政补差水平月人均分别提高到250元和142元;

  社会散居和机构供养孤儿月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和1100元;

  确保PM10、PM2.5浓度稳定下降,空气优良天数超过200天以上。

  经济怎么稳?

  推动消费加快升级,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健康护理、体育健身、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

  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8000个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I.8万亿元;

  拓展对外贸易空间,以自贸区建设为抓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自身发展活力;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化?

  再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因城施策、分类指导调控房地产市场;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枢纽经济、创意经济、生态经济;

  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服务业“两区”提速增效。

  新型城镇化建设怎样布局?

  深入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启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

  加快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房地产市场咋调控?

  加快构建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自主购买与市场租赁相结合的住房体系;

  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严禁投机炒房;

  强化郑州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市场供给,控制房价上涨。

  如何打造“三大高地”?

  1.构筑开放高地

  加快河南自贸区、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加快口岸经济发展,推进各类开放平台功能融合、协调联动;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中欧班列(郑州)作用;

  办好第十一届中国(河南)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

  抓好招商项目引进落地,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

  注重招商与亲商、扶商、安商有机结合,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打造创新高地

  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为抓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支持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创新,推动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供给能力;

  支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建设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

  建设文化高地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深化行业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推进省科技馆新馆、中原考古博物院、二里头夏朝遗址博物馆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

  继续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推进太极拳等项目申遗;

  用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推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农民咋增收?

  “三农”问题怎么破解?

  1.

  盘活农民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务工收入;

  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

  2.农业咋提效?

  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

  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打造一批百亿元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农村咋改革?

  年内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房地一体的农村权籍调查,颁发统一的不动产权证书;

  落实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政策,稳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

  持续深化水利、供销社、国有林场等改革。

  怎样守护“绿水青山”?

  继续开展大气污染整治攻坚战,聚焦重点城市、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确保PM10、PM2.5浓度稳定下降,空气优良天数超过200天以上;

  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确保全省Ⅰ~Ⅲ类水达52%以上,劣Ⅴ类水降到18%以下;

  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推进明清黄河故道综合整治开发和生态走廊建设,支持洛阳、开封、漯河开展生态修复;

  实施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