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给煤炭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焦煤集团赵固二矿也概莫能外。面对市场危机,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焦煤集团抱团取暖、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赵固二矿运输队机电队长申麦成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建立创新工作室、开展师带徒的事迹犹如一抹春色,在焦煤集团遭遇寒冬之际,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我是一名党员,在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更要发挥带头作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和带领大家学到更多的技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渡难关。”在采访申麦成时,他的目光显得坚定而执着。
申麦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兄弟姐妹6人,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拮据。高中毕业后,年仅18岁的他,在父亲的动员下来到焦作矿务局(即今焦煤集团)一个煤矿当了一名井下机电维修工。当时,社会上有许多人看不起矿工,认为就是个挖炭的“煤黑子”,年轻气盛的申麦成想打退堂鼓,不想在煤矿干了。但事实却是他在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
父亲是一名老煤矿工人,多年的辛勤奉献深深感染着申麦成。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申麦成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突破自己、改变自己,在矿井之下重新塑造自己。于是,他找到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的教授,利用周末时间补课接受辅导。他执着的求知精神感动了教授,教授不但破例允许他听课,而且还为申麦成办了一张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借书证。
为了学习前沿知识、掌握一流技术,他还参加了河南理工大学成教学院机电专业函授班。由于眼勤、脑勤、手勤、嘴勤、腿勤,申麦成很快掌握了现代化机电设备的维修技巧,并成为矿上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成了领导和各个矿井争抢的“宝贝”。
随着技术的提升,他先后完成电机防护罩、防尘“水幕”、皮带逆止器、电机防护罩、风动皮带砸扣器等大小革新50多项,其中皮带机气动钉扣装置等成果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2001年,申麦成光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学习的劲头更大了,在焦煤集团工会的支持下,他成立了“申麦成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带徒,撰写赵固二矿14个工种的实操教案22万字,师带徒晋级率100%。他经常手把手地教徒弟们如何看电气原理图、如何拆卸综掘机等实操技巧,为矿上培养了一大批机电维修方面的紧缺技术人才。
创新工作室,经常可以看到他带领徒弟学习到深夜;下井在一线作业时,经常看到他最后一个默默离开,因为,他在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时,还要刷白巷道、检查电缆……
今年31岁的靳文远是申麦成带的一个徒弟,提起师傅申麦成就感动万分:“申师傅不仅教我们如何学习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奉献、如何增强责任心,从申师傅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走进赵固二矿荣誉室,“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奖章、牌匾、证书夺目耀眼,申麦成先后荣获的这些荣誉激励着广大煤矿工人砥砺奋进,创造新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