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太极拳打造成文化产业链中的明珠
忽雷太极拳宗师 张国栋研讨会举行
陈家沟彩灯璀璨迎新年
以王西安大师故事和拳架为原型 动画电影《太极小子》即将开拍
练好太极拳应注意“技”和“能”的结合
跟着张保忠学太极剑
太极大师陈小旺首部传记出版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忽雷太极拳宗师 张国栋研讨会举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高小豹)1月12日,市忽雷太极拳研究会在忽雷太极拳发源地温县赵堡镇陈新庄村举办了忽雷太极拳宗师张国栋研讨会。

  会上,今年年近八旬的温县忽雷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代表人、温县忽雷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国栋嫡孙张锡玉介绍了张国栋的事迹。据介绍,张国栋(1866~1936),又名大贵,字应林,我市温县赵堡镇陈新庄人。其自幼习文练武,被表叔——忽雷太极拳创编者李景炎选中,经三考纳为首传入室弟子。随后,张国栋寒来暑往勤学苦练,并融会贯通各门派拳术及李景炎的太极拳之精髓,尤擅太极大枪(太极大杆),以“大杆王”雅号享誉武林。

  光绪十八年,张国栋挂牌授徒并走镖四方。由于与各地武林同人交往日密,眼界亦随之大开,遂摒弃门户之见,吸纳众家之长,经多年研究并结合自身功夫创编了忽雷太极拳十一层练功法。民国十七年,张国栋赴开封打擂一举夺魁,摘取金匾荣获精钢青龙宝剑及证书,国民政府当场任命张国栋为省武术总教官、省国术太极拳馆教官及河南大学太极拳教官等职。“多少年过去了,还是很想念我的爷爷。听父亲讲,祖父曾多次组织国术团赴东南亚各国表演,受到当地人及华侨的热烈欢迎,使太极拳名声大振。”张锡玉说。

  河南省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王柏利谈了自己对忽雷太极拳的认识。他说,忽雷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一种文化遗产,不单单是发源地自己的事情,也是我市的文化名片。特别是太极拳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忽雷太极拳的发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河南理工大学成立了太极拳学院,聘请专家、教授、名师教授太极拳课,举办讲座。下一步,学校将加大与忽雷太极拳研究会的合作,共同发掘张国栋宗师的忽雷太极拳精髓,为我市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市忽雷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国栋曾孙张红君表示,自李景炎、张国栋开创忽雷太极拳之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忽雷太极拳目前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发展势头。为弘扬张国栋宗师的拳术精神,下一步,市忽雷太极拳研究会将与一些名校合作,争取在忽雷太极拳发源地温县赵堡镇陈新庄村建立校外培训基地,为忽雷太极拳的健康发展培育人才。同时,还将到张国栋宗师生前活动的地方展开调研,追求宗师的足迹,讲述太极的故事,丰富忽雷太极拳内涵,促进拳术交流和太极文化产业发展。

  研讨会期间,与会者还祭拜了张国栋墓,张锡玉、张红君分别进行了忽雷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演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