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笔者通过对一些汽车商家和准备购车的市民采访发现,不论是车商还是消费者,总会不自觉地提及汽车的销量。不难看出,当今车市,仍以销量论成败。2016年刚刚过去,不少厂家、经销商的业绩以销量多少一锤定音,而消费者也将汽车卖得怎么样、销量如何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决定是否购买该品牌汽车。那么,销量是否就等同于品牌的质量与服务?企业有了好的销量是否就意味着有了良好的发展?笔者以为,不尽然。
我们知道,销量是消费者对一款产品、一个品牌、一个企业投出的最具含金量的选票,是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考试得分”,非常重要。销量是一个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先有自身科技、生产、销售能力的出色,然后才有销量的出色表现。当市场高速增长之时,企业销量自然是一片飘红,高低难辨,一旦一个行业市场出现低增长或零增长,真相就浮出了水面。因为汽车产业讲经济规模时,销量大成本低,但当销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销量与成本的关系就不再敏感。同时,成本也取决于生产效率、管理能力等企业“内力”和原材料价格、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等外力。如果片面追求销量,不惜将成本压低到影响产品质量或者安全性能的程度,以求占据价格优势,实现利润、销量“双赢”,这样“催”上去的销量不过是“虚胖”而已,有损消费者利益,会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高速增长拼销量,低速增长拼销量,年终岁尾拼销量,拼来拼去,商家定会体力透支。就汽车市场而言,卖得最好的企业未必最强。有的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把汽车的价格人为压低,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买车价格低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儿,但整车价格降低的同时零部件价格不降反涨,使得汽车售后维修和保养成本大幅增加,这显然有点不够厚道。如此看来,一个行业健康发展,首先要摆脱“销量为王”的束缚,在市场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做强自己的同时应利用各种办法扶持供应商一同做强,建立最强产业链,同时依托供应商将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中。正如前面所言,销量是消费者投出的最具含金量的选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只有切实地在服务、管理、品牌、质量等内力上下功夫,夯实基础、稳固框架、修补砖瓦,才能真正在保持好销量的同时,保证好的质量,保证健康的发展。
强化内功,深耕市场,做强品牌,这将是2017年汽车企业面临的挑战,汽车行业新一轮大洗牌已在不知不觉中上演。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不断变化的汽车市场,应该是高增长时做大,低增长时做强,现在到了该做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