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考保送“瘦身”成大势所趋
我国首次明确快递禁寄物品范围
乘火车7种失信行为将纳入信用记录
食盐仍有降价空间
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地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
高考保送“瘦身”成大势所趋

作者: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郑天虹 刘 硕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对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其中,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受到公众关注。

  据“新华视点”记者了解,因少数保送生推选中软指标引发的暗箱操作、腐败等问题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多地早已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且在高考加分等照顾性政策上一再收紧。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行,“一考定终身”和“一把尺子量学生”将被逐步打破,高考保送“瘦身”已是大势所趋。

  保送“瘦身”地方已先行先试

  教育部近日再次对保送等照顾性政策作出调整,对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

  这是教育部继2016年作出减少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调整后,对保送政策又一次大“瘦身”。除省级优秀学生外,对于其他特殊学生保送,今年还进一步明确,公安英烈子女按有关规定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有关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限额将逐步减少。

  据了解,有关缩减针对特殊学生的高考照顾性政策,广东、安徽、江苏等地已先行先试。

  广东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介绍,广东已经取消了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自2014年以来,高考加分项目也大幅度减少。

  从2010年起,安徽省省级优秀学生就取消了高考加分和保送的资格,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学生,其评选结果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呈现,且不再具有保送进大学的资格。

  江苏省也已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的保送资格。数据显示,江苏近年来保送生逐年减少,2013年为442人,2014年为203人,2015年为206人,2016年为188人。

  此外,部分省、市目前已公布的招生录取改革方案中,也纷纷对保送生资格作出调整。福建省提出,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强化考生报考资格审核、公示和监督。山东、贵州等地提出,在保送生招生中加强资格审查和有效监管。吉林省教育考试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随着高考改革方案逐步落实,加分、保送的管理会更加严格,范围也会进一步缩小,新政策会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杜绝其中存在的隐患。

  “省优”保送指标太“软”

  易发“萝卜评优”

  保送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对高考统考的补充,是给特殊人才的一个通道,是多把“尺子”量学生、对德智体等多元评价的体现。实施以来确实选拔了部分优秀人才进入高校学习。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自由裁量权大,存在暗箱操作,保送生造假、钻空子的案例时有发生,保送生政策执行不甚规范。其中,省级优秀学生推选过程不公开、结果不服众更是广受诟病。

  按照流程,省级优秀学生由学校推举产生,然后上报到市、省。但各校的评选标准千差万别,从全国部分学校公示的评选标准来看,仅是对学习成绩的单项要求就五花八门。有的要求有学科成绩的省级奖项,有的仅要求综合成绩排名为上一学年的班级前十名即可,这就给“萝卜评优”留下了一定空间。

  除了学习成绩外,对“德”的评价标准,如“遵守纪律,积极参加活动,有突出表现优先考虑”等也十分模糊。记者查询吉林省教育厅网站披露的一份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标准发现,标准中包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以及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等条款,但其中“先进事迹”“突出事迹”等模糊的表述则留下了一定空间。一些老师和学生表示,目前网上可以查到一些评选人员的公示信息,看起来事迹很普通,并无突出、先进之感。

  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条件看似宽泛,但实际上评选范围很窄,普通学生很少有机会。一些高中教师和学生认为,一些学校在评选省优、省“三好”的过程中,名额往往是带着“帽子”下来的,普通学生想要争取难度很大。

  广东一位高校负责人说,目前的保送生规定中,国际奥赛拿奖、公安英烈子女等“硬杠杠”相对好执行,公众理解程度高,但一些“软指标”,比如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有空子可钻,影响到高考的公平性,出现了负面影响。

  保送政策收紧后如何遴选特殊人才

  此次教育部公布取消省级优秀学生的保送政策后,各地高中师生、高校、教育招考部门普遍表示,这是增强高考招生公平性的又一大举措,回应了民众诉求,反映了国家从严管理、营造公平公正氛围和环境的决心。

  不过,一些高校也产生了担忧:省级优秀生保送路子堵了,是不是意味着选拔特殊优秀人才的途径又少了?会否回到仅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老路上?

  黄友文说,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评价学生的指标更加多元,已经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统考单一评价指标。除了高考统考成绩,体现平时成绩的学业水平测试和体现德智体美全面表现的综合素质评价,构成“两依据一参考”,成为高校选拔学生的新标准。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统考的比重占整个录取分不足30%,其余成绩可以通过“一年多考”获得,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还可以由考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自行选择,怪才、偏才等可以在这个新的招考体制下脱颖而出。同时,高校的自主招生还为通过选拔的这类人才给了20~50分不等的加分优惠。

  “可以说,自主招生和新的高考改革,规避了之前省级优秀学生等保送制度的弊端,是对保送制度的替代或改良。如何既保证公平性又兼顾科学性,是下一步人才选拔和评价要解决的问题。”黄友文说。

  一些高校负责人坦言,目前在招生方面,一方面,高校希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去选拔自己想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因为长期依赖中学保送推荐和招考部门招录体系,即使自己有了自主权也不会用,不知道怎么选人。下一步,高校自主招生体制完善的重点是高校自身学会选拔人才。

  专家认为,一些好的政策往往因为在执行中不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而走歪甚至中断。新的高考制度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也一样,需要在执行中有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招录过程必须阳光透明。

  (新华社广州1月19日电)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