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丨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年,他们在新房里过春节
我市召开2017年全域旅游示范市 创建工作汇报会
省总工会领导慰问 我市困难企业困难劳模困难职工
让“花蕾”在传统文化雨露中绽放
绿化带征迁市直东于村组 “三联三进”察民情
开展家庭消防“体检” 保障居民幸福平安
欢天喜地迎新春 山阳大地年味浓
市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整顿网吧经营秩序
加强春节廉洁教育
拾金不昧获点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他们在新房里过春节
本报记者 赵 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2017年春节将近,修武县城关镇东关村村民王光明和韩高运格外高兴,因为他们两家不久前告别了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房。这一巨大变化离不开城关镇政府和焦作市女性创业协会的帮扶。

  如今,走进王光明的小院,一套崭新的砖混结构房子赫然矗立眼前,一条笔直的水泥小道连接着新房和院门。“以前院子里都是土,一下雨,满院子泥巴,人都出不了门。有了这条水泥路,以后下雨下雪天出门就方便多了。”王光明说。走进新房,130平方米的空间内,客厅、卧室、厨房应有尽有、布局合理。眼前的景象与2个月前王光明的住所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年51岁的王光明和儿子王亮二人相依为命。由于儿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必须有人看护,王光明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靠平日里在村里运送煤球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以前王光明住在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土房子中,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四面透风,居住条件可以说是全村最差的。去年冬季一场大雪,生生把老房子压塌了。”城关镇镇长崔全兴说,“王光明收入微薄,根本无力修缮倒塌的房屋。寒冬腊月里,他便在塌了的房顶支了一块石棉瓦,和儿子凑合着住在下面。”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城关镇政府和焦作市女性创业协会的5家单位共同出资,为王光明修建了现在的房子。考虑到王亮的特殊情况,新房修建时,并没有把所有房间都连通,而是特意留出一个单独的房间供王亮单独居住。为了让王光明和儿子尽早结束风餐露宿的生活,在新房子中过一个安稳踏实的新年,工程队加班加点赶工,终于在去年11月份全部完工。

  房子建好了,屋子里空空荡荡的,连个凳子都没有,周围邻居便将家里搁置不用的家具送到王光明家中。“上次我来时,父子俩在床上垫块硬纸板就凑合睡了。”焦作市女性创业协会会长刘宗华说。为了让父子俩过个好年,近日,焦作市妇联、修武县妇联和焦作市女性创业协会会员代表单位特意送去一床被褥和一些生活必需品,还为王亮带去一件棉衣。

  除王光明外,村民韩高运家的新房也在春节前竣工。韩高运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只能靠拐杖勉强行走,其妻则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均无劳动能力的两口子还要抚养一对正在上小学的儿女。由于父母留下的3间老房子年久失修,早已倒塌。这些年来,韩高运一家四口一直借住在哥哥家的一间旧房中。

  “毫不夸张地讲,以前住的房子晚上都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这几年借住在这间房子里,条件稍微改善了一点。但是,今年夏天,这房子也开始漏雨。”韩高运说,“现在好了,新房子建成了。我们家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住进了新房,这是我50多年来住过的最好的房子。”望着眼前的新房,韩高运脸上流露出一种幸福感。

  落成的新房子里,虽然没有崭新的家具和漂亮的装饰,但是此刻王光明与韩高运已经非常满足。130平方米的空间不仅是王光明和韩高运的家,更是饱经岁月沧桑的二人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