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宁波市学校红十字工作会议在甬江职高召开。会议没有正式开始之前,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短片:这是一个四口之家,兄弟俩、妈妈还有外婆。一次,外婆突发心脏病,弟弟不知所措,哥哥努力回想在学校学习的急救知识,对外婆进行心肺复苏……最后哥哥成功救了外婆,事后医生说,要是没有前期的急救,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故事背后还有故事。这兄弟俩,哥哥读的是职高,弟弟考上了重点高中,母亲对哥哥很失望,把希望都寄托在弟弟身上。有一次,哥哥说自己考了“救护员证”,妈妈却一脸不屑,说“别搞些没有用的东西”。经历此次事故后,妈妈对哥哥的态度才有所转变。短片播完后,现场的掌声足足持续了半分钟。
这个真实的故事就取材于甬江职高,参与演出的都是在校的学生和老师。在该校,学生都参加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毕业生都有“救护员证”,这也是会议选在这里召开的原因之一。前来开会的兄弟学校纷纷向甬江职高取经,表示要把救护员培训当成职高的必修课。
短片构思精巧,备受妈妈宠爱的弟弟考取重点高中,居然没掌握应急救护知识,饱受歧视的哥哥却用学校教给他的应急救护知识救了外婆,这说明什么?说明包括重点高中在内的中小学教育,普遍不重视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尽管普及应急救护培训已于2014年被宁波市教育局列为对学校目标管理的考核内容,但从短片反映的情况看,普通学校执行情况并不乐观。
个中原因不外乎,初高中教育一切围绕应试教育转,学校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弥补应急救护这类素质教育。就算是考核,也往往是走过场而已,有道是“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马马虎虎”。这个短片用兄弟俩的对比警示人们,对中小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很有现实意义。
你还记得吗?2014年2月17日,深圳35岁IBM管理人员梁娅突发疾病倒在地铁出口,由于未采取急救措施,50分钟后不幸死亡。这一悲剧再次凸显了人们急救技能的缺失。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公共安全、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导致的意外伤害明显增多。据统计,因意外事故、急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死亡总人数的近四分之一。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我国的急救培训严重滞后。据报道,目前发达国家急救培训平均普及率达50%以上,而我国仅为1%左右。急救知识的缺失、急救能力的不足,使人们面对需要救助的人时,往往只能爱莫能助。
不仅职业高中要向甬江职高学习,所有普通中学也应向该校学习,将应急救护培训当成学生的必修课,将救护培训、防灾避险、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逃生等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应急救护培训等为载体,使其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