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郭姝君)随着节日的临近,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昨日,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2017年春节市场重点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出炉。从监督抽检结果看,当前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节日市场抽检食品341批次
春节是食品生产、销售、消费的高峰期,也是食品安全风险的易发多发期。为保障节日期间群众的食品安全,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部署下,市、县(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动,于本月中旬启动节日重点食品监督抽检工作。为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公正性,我市采取第三方抽检机制,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节日市场的重点食品进行抽检。
据介绍,此次节日市场重点食品监督抽检,我市共抽检食品341批次。其中,卤肉165批、粉条类食品77批、酱油22批、醋22批、鲜蛋55批,抽检范围主要为我市辖区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此外,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还到本辖区食品生产企业抽检部分调味品、粉条类产品。
食品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
从此次抽检结果看,酱油、醋等调味品和鲜蛋等日常消费品合格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卤肉制品,抽检样品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从近两年的抽检情况看,调味品、蛋制品、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保健食品等类别的抽检合格率逐年升高。
此次抽检中,发现个别粉条、粉皮抽检样品存在含铝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但无论是超标率还是超标量与往年相比均有所降低。目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进一步分析抽检结果,将针对抽检发现的问题,组织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处置措施。
同时,该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的宣传,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持续推进抽检引导安全消费
据了解,此次抽检发现的含铝食品添加剂超标的粉条、粉皮样品均来自农贸市场,且均为散装销售。近年来,我市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要求销售单位在购进食品时,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此项制度在超市等固定食品销售门店落实较好。
为此,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醒市民:购买散装粉条、粉皮等粉制品,要尽量到超市等固定的食品销售门店进行选购,避免在农贸市场、流动摊点等不能提供相关票证的摊点进行购买。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还将继续推进抽检工作,坚持靶向性原则,结合我市食品产业和市民食品消费实际,以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项目和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为核心目标,加大对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和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餐饮食品的抽检力度和频次。同时,该局坚持计划性抽检与专项抽检相结合,根据社会反映较为突出、节令性和突发性等需要,及时有效组织专项抽检。另外,该局还将适时通报、公布抽检结果,追溯不合格产品的来源和流向,发布食品安全消费预警和消费提示,引导全市人民安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