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觉新闻丨焦作车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花馍出笼迎新春
创新模式推动消费升级
众泰汽车双店同庆迎新春
乾博源公司为老人送温暖
买车,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馍出笼迎新春

作者:本报记者 杨 帆 摄影报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憨态可掬的“面鸡”全家福。
  用剪刀制作“面鸡”的羽毛。
  为制作“面鸡”塑形。
  用牙签装饰“面鸡”的鸡冠。
  为“面鸡”粘贴翅膀。
  用塑料梳子修饰“面鸡”。
  为蒸熟的“面鸡”上色。
  三位老师制作的花馍。
 
   

  花馍是颇具文化内涵的一种民俗艺术品,是在汉族民间传承了上千年的面塑文化,也是在古怀庆府地区流传甚广的节日用品。逢年过节都要蒸制花馍,春节要蒸“大馒”“枣花”“元宝”“布袋”;元宵节要做“羊”“狗”“猪”“鸡”等送孩子的花馍。其他如清明节、乞巧节、中秋节,祝寿、娶媳妇、嫁闺女、过满月等都要做各种花馍,花馍也是旧时农村走亲访友的礼品和祭祀用的供品。花馍在民间可谓用途广泛,形式多样。

  做花馍是用发酵好的面,通过揉、捏、揪、压、搓、按等手法,借助剪刀、梳子、筷子等进行剪、切、挑、拨、刻,再用红豆、绿豆、大枣等进行装饰,制作成花馍的雏形。然后,上笼锅蒸熟,涂上各种可食用的颜料,一个个五颜六色、造型各异、形象生动的手工馒头,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十分惹人喜爱。

  在农村,会捏花馍的人叫“巧儿”,做花馍充分表现了农家妇女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虽然已经进入21世纪,但花馍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仍然出现在民间重大节日、婚丧嫁娶、生日祝寿、房屋上梁等场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用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春节临近,孟州市韩愈小学的薛银花、化工镇中心学校的孙红霞、市直幼儿园的张蜜蜂三位美术老师聚在一起进行“吉祥如意蒸花馍”。和好的面团在她们的巧手揉捏下,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花馍了,有金黄的“刺猬”、白胖的“小猪”、缤纷的“蝴蝶”、粉红的“玫瑰”,还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吉祥鸡”……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