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金融之窗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写春联 送吉祥
看望慰问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员工
强化旺季授信管理
举办迎新春银企联谊会
农行焦作分行“春天行动”精彩启航
让春节因网络更美好
带着父母相亲
年味不会因不放鞭炮而寡淡
金燕IC卡公交闪付上线
“逆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味不会因不放鞭炮而寡淡
□毛建国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今年春节,您打算燃放烟花吗?1月24日,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了对1000位北京常住市民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2.9%的被访市民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这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对此,首都文明办也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过大年,留住“北京蓝”。

  (据《北京青年报》)

  这真是一个出人意料的调查。一直以来,过年似乎都与放鞭炮联系在一起。其理由,不外乎两点,一是图吉利,似乎放鞭炮能放出一个美好新年;二是图热闹,似乎不放鞭炮春节就没有意思,会缺少年味。

  在一个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年代,年味寡淡是一个让人尴尬的话题。也正是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出发,这些年来我们听到了增强年味的呼声,也看到了许多努力。对于中国人来说,年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日,而要了解传统文化,年也是一个重要窗口。所有不能容忍文化式微的人,自然也不能接受年味寡淡。我们理解所有的呼声,尊重所有的努力。

  并不否认,放鞭炮是一个流传千年的民俗。从“爆竹声声辞旧岁”的对联中,能够理解这种民俗寄寓的美好。确实,燃放鞭炮有助于增加年味,更贴近传统文化,但也要看到,放鞭炮付出的代价太大。且不说每年由此引发的火灾,造成的伤亡;也不说每年因为燃放鞭炮而造成的浪费,增添的垃圾;单从环境角度而言,已然不能适应全民燃放鞭炮。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在不燃放鞭炮的原因中,“污染环境”成为最主要原因,占到了43.3%。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日益增强的环境意识,也不能接受全民放鞭炮。

  更重要的是,民俗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实际上,春节中不少旧民俗已逐渐为新民俗所代替。想想几千年来,人们在过年前,总要进各种商店集市,把年货大包小包买回家。而现在虽然还有不少人去实体商店购买年货,但也有大量的人选择了网络购物。从年货市场的供应来看,实体商业承担的使命显然在下降。这种年货购买方式的改变,难道就大大削弱年味了吗?还有过去人们团聚在家里过年,现在很多人都选择旅游过年。对于这种变化,我们又为什么能够接受?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民俗也有一个扬弃的过程。站在文化复兴的角度,我们需要围绕增强年味做大量的文章,但不应该把主意打在一些不合理存在上。放鞭炮就是如此。这里,倒不是一概反对放鞭炮,而是认为由于时代条件不同了,能够少放尽量少放,可以不放尽量不放。从真正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出发,我们完全可以发展出这个时代的过年风俗,而且不会影响过年的年味。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年味不会因不放鞭炮而寡淡。如果我们觉得年味寡淡了,那也是因为我们在其他方面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并不是放不放鞭炮、多放少放鞭炮的原因。把年味与放鞭炮挂起钩来,这是一种机械教条主义,也是不懂年味的体现。就目前来看,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年味,对传统风俗采取扬弃的态度,不断培养适合时代特点的新民俗。在这方面功夫下足了,有没有鞭炮一样过年,一样可以有年味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