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全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主席台上,一位中年汉子与上千名与会代表分享了自己忍着病痛穿梭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排忧解难的先进事迹,他勤勉敬业、一心为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
1月24日16时,记者见到杨法谊时,他正蹲在周庄镇孟村高产示范户王庆玉家的小麦田里,一边观察小麦的长势,一边对王庆玉进行技术指导。半个小时后,杨法谊终于讲完了,当他站起来时,脸部的表情因痛苦而变得扭曲。原来,他患有股骨头坏死病,如果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变换姿势的时候就会引发剧痛。
看到记者来采访,杨法谊忍着疼痛,轻轻地从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拈出两颗形状、颜色都不一样的草莓,请记者品尝。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骄傲地说:“这是俺县红利丰专业合作社刚刚培育成功的新品种,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公斤能卖上百元。”
在麦田旁,这位在群众中口碑极佳的优秀基层干部,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2007年3月,杨法谊到修武县农业局工作,面对修武县人口少、农业没有特色的现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创出修武农业品牌,让修武农业叫响河南、走向全国。他决定先从培育高产典型入手,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
为了让修武县的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杨法谊全身心投入到农业工作中,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在示范田小麦、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他天天守在农田里,一天三顿饭都不回家吃。
长期的辛苦奔波和过度劳累,伤害了杨法谊的身体,他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在修武县医院,杨法谊做了介入手术,手术后只休息了一周,他就忍不住下乡了。他安慰妻子和孩子说:“下乡走一走,可以锻炼身体,有利于术后恢复。”
在杨法谊的手机里,存着全县400多个高产示范户的电话号码。提起给杨法谊打电话的事,王庆玉心情十分激动。原来,王庆玉是修武县的种粮大户,他首次试种新品种周麦27时,遇上了麦叶变黄的难题。“一亩小麦中间的麦叶比两边的麦叶黄,本该绿油油的麦地变成了‘彩条田’,农技人员也找不到病因,可把我急得不轻。”万般无奈时,王庆玉想起手机里存有只见过一面的杨法谊的电话号码,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过去。电话那头,杨法谊仔细询问了情况,并告知王庆玉自己马上就到。没过多久,杨法谊果然赶来了,帮助王庆玉解决了难题。当年,王庆玉小麦亩产较上一年增加了20%。
后来,王庆玉从别人口中得知,他打电话的时候,杨法谊正因为发高烧在医院输液,是拔了针头赶过去的。“我这块地杨局长来了无数次,有时候天都黑了还能看到他的身影,可以说,他比种粮户更操心高产示范田。”王庆玉说。
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杨法谊先后赴河北、山东等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60余个,在全县示范推广,其中天蜜脆梨、晚秋黄梨、紫菜花等特色果蔬新品种,已成为当地种植户增收的宝贝。
“2010年,修武粮食单产创三项全国纪录,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1年,修武粮食生产创两项全国纪录;2012年,修武粮食生产再创两项全国纪录,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在杨法谊的努力下,高产示范户增加了,高产示范地块增多了,修武渐渐成了国家级、省级育种专家挖掘新品种潜力的试验场,百农矮抗58、浚单22、水果玉米、日本黄金薯、晚秋黄梨等一批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在这里开花结果,助农民增产增收。
再过一年,杨法谊的党龄就满30年了,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他有着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一名农业干部,要想了解基层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扑下身子,泡在基层,走到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为他们排忧解难。”杨法谊郑重地说。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