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记者在市人民公园看到,各种游乐设施前挤满了等待游玩的群众,惊险刺激的项目更是惊呼不断,欢声笑语连成一片。下面是记者采撷的一组镜头。
本报记者 张 冬 实习生 尚怡君
春节假期已经过完,虽然喜庆的气氛仍在,但上班族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这个春节,你品尝到了哪些年味儿?是跟父母团圆共叙天伦之乐,在浓浓家乡菜的味道下体会家的温暖,还是外出游玩放松心情?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了部分网友,听他们讲述有年味儿的故事。
年味儿是家乡菜的味道
沁阳市王曲乡白庄村的网友【小白】在杭州打工,年前回到家乡后,就和妈妈一起准备过年的食材。他告诉记者,年味儿就是品尝家乡菜的味道。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妈妈就开始忙碌。扫房子,置办年货,准备年夜饭。生活条件好了,好多山珍海味平时也都吃过,可是有几样家乡菜,只是到过年时才有,比如我们家乡的白丸子、灌肠,在外地打工的时候真想吃。小时候,妈妈一拿出肉、花生等食材做灌肠,我就知道要过年了,那时候并不理解为什么非要把肉和花生等灌注到肠衣里,也不理解妈妈做灌肠时为什么那么开心。现在我理解了,因为那是年的味道。”
网友【在路上】是我市某事业单位的文员,年味儿对他来说就是自家的特色菜。“提到我家特制的鸡蛋灌肉,我似乎要流口水。想到春节时那油而不腻的大肥肉,就想来上一块儿,回味一下年味儿。”他说,“鸡蛋不仅可以炒菜,还可以和肉在一起混着蒸。这道菜是爷爷从别处学来的,一直是我家过年时特有的一道菜,热气腾腾的鸡蛋灌肉一端上桌,年味儿立马就有了。”
年味儿是与家人的团聚
说起年味儿,网友【麦田守望者】说:“往年除夕,等爷爷说年夜饭开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一边看春晚,遇到好的小品,还会讨论一番,偶尔也说些家长里短,只有母亲在厨房忙碌着包饺子,准备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给大家当消夜。今年市区不让放鞭炮了,过了个安安静静的新年。一家人一边看春晚一边各自摆弄着手机,我们小辈人发微信、抢红包,爷爷在一边昏昏欲睡,父亲也早早睡觉了。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应该多陪爷爷和父亲说说话,因为家人团聚才是年味儿。”
春节期间,还有一些人不再固守家乡、走亲访友,而是跟家人一道旅游过年。家住示范区金山开元小区的网友【律之】是一名银行职员,今年春节期间,他们一家五口到海南三亚度假。
“只要和家人团聚,在哪过年都一样。”网友【律之】告诉记者,“在三亚,过年也很热闹,可以穿着薄薄的衣服在海边散步,各式各样的水果随处可见,空气也很清新。过年不再是在家吃年夜饭、看春晚,在三亚过年同样感受到了年的幸福与充实,基本上天天和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散步,品尝丰盛的海鲜大餐,其乐融融。”
年味儿就是热闹的折腾劲
网友【团子】是一名90后,上大学的她在年前早早回到了家乡。她用一篇文字记录了年的味道——我爸兄弟四人,我还有一个姐姐,在农村这个人口数量不多不少,正好能够热闹起来。平时大家都很忙,但到农历腊月二十五的时候都会回到爷爷家。爷爷家有个小院,不大不小正好够一大家子忙活。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蒸馍、准备过年的吃食。
不仅要蒸馒头、花卷,还要包包子、炸丸子、做小麻糖和焦叶。一大堆的任务,够家里人折腾一整天。和面、拌馅儿,一群人围在一起互相调侃着,手上动作不停,一个个胖墩墩的包子摆在了桌上。炸丸子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我小的时候就热衷于向锅里丢丸子,新鲜出锅的丸子又酥又香,好吃得很,趁热抓一把吃着特过瘾。看着那明显“瘦”下去的包子堆和丸子堆,大家似乎都很满足。大约是准备和制作费时费力,吃起来才格外香甜且有满足感吧?
现在总有人说年味儿淡了,大概就是失去了那种热热闹闹的折腾劲。忙碌了一年的人,往往趁着年假都想躲懒,不想折腾。殊不知,年味儿就蕴藏在这股折腾劲里,藏在亲手丢下丸子锅里噼里啪啦的热闹声中,藏在掀开锅盖看到包子挤在一起冒出的热气里。
的确,如此折腾折腾,这年过得才更有味道。
(以上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刘金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