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三下午,博爱县金城乡西良仕村的戏台上,怀梆戏《桃花庵》正在演出。虽然因天气寒冷前来看戏的人不多,但在戏台上,西良仕戏迷剧团的演员们表演得仍十分投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具特色的怀梆令怀川人如痴如狂,它表达了怀川人的情感。怀川人性情爽利率真,讨厌为人处世拿腔拿调,因此怀梆唱腔用的全是大本腔满天吼。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兴盛的怀梆近年来饱经沧桑,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这一稀有剧种的生存空间、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在挖掘、保护、传承怀梆艺术中,许多民间剧团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爱县西良仕戏迷剧团就是其中之一。
博爱县原隶属怀庆府,是怀梆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怀梆遍布博爱县全境。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该县的怀梆业余剧团有四五十个。近20年来,因种种原因,这一古老剧种逐渐衰落。抢救、振兴怀梆,许多民间剧团担当了重要角色。
庞兰旺,今年66岁,不仅是一个老戏迷也是个多面手,会弹电子琴、拉二胡,是博爱县怀梆协会副会长、西良仕戏迷剧团团长。
西良仕戏迷剧团成立70多年来,无论风吹雨打,一直在坚持演出。2002年以来,在村两委会和群众的支持下,这个剧团又热闹起来,并以传统戏为主,由小戏到大戏逐步发展,演员以中青年为主。
今年77岁的老团长郭仕魁见证了剧团的兴衰。他说,西良仕戏迷剧团作为一个乡村剧团,生存和发展都是很难的。没有资金,他们通过集资、拉赞助等置办了服装、道具等;没有剧本,他们找来豫剧、曲剧的戏曲光盘加工改编成怀梆后进行排练。在剧团里,庞长应、庞良均、皇银花、史玉玲、庞远凤、庞春霞、庞满菊等刚开始不要说唱腔、板眼不懂,连舞台的台步、表情动作都一窍不通。经过几年的锻炼,他们已成为这个剧团的主要演员。刚开始,西良仕戏迷剧团在本村演出,后来,逐渐走出村子到附近村庄演出,并先后排练了《三子争父》《穆桂英挂帅》等20多个剧目。
目前,西良仕戏迷剧团经常在博爱、温县、济源、山西晋城等地演出,受到群众的欢迎。2005年,在河南省票友戏曲大赛中获得银奖;2006年,在河南省迎新春“黄金叶杯”戏曲大赛中获得金奖;2007年,在博爱县怀梆调演中荣获一等奖,并连续两次在市“神农山杯”怀梆会演中获得三等奖,5名演员获得优秀演员奖。
随着《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调动了社会力量和民间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西良仕戏迷剧团到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并于2016年8月拿到了营业执照。
今年春节前,西良仕戏迷剧团创作排练了《三个老太夸博爱》,将四大怀药、南水北调等内容写入其中,热情讴歌党的方针政策,歌唱博爱农村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虽然演出报酬很少,但是西良仕戏迷剧团的演员们凭着满腔的热忱,愿将铿锵嘹亮的怀梆一直唱响在乡间地头。
图① 演员在化妆。
图② 群众在看戏。
图③ 《桃花庵》演出现场。
图④ 郭仕魁高兴地向大家展示剧团的营业执照。(本组照片均由王龙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