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文化惠民更亲民
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异彩纷呈
王振松纪实摄影展举行
唱不完的怀梆戏 品不尽的怀川韵
图片新闻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不完的怀梆戏 品不尽的怀川韵
本报记者 王龙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①
  ②
  ③
  ④
 
   

  农历正月初三下午,博爱县金城乡西良仕村的戏台上,怀梆戏《桃花庵》正在演出。虽然因天气寒冷前来看戏的人不多,但在戏台上,西良仕戏迷剧团的演员们表演得仍十分投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具特色的怀梆令怀川人如痴如狂,它表达了怀川人的情感。怀川人性情爽利率真,讨厌为人处世拿腔拿调,因此怀梆唱腔用的全是大本腔满天吼。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兴盛的怀梆近年来饱经沧桑,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这一稀有剧种的生存空间、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在挖掘、保护、传承怀梆艺术中,许多民间剧团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爱县西良仕戏迷剧团就是其中之一。

  博爱县原隶属怀庆府,是怀梆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怀梆遍布博爱县全境。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该县的怀梆业余剧团有四五十个。近20年来,因种种原因,这一古老剧种逐渐衰落。抢救、振兴怀梆,许多民间剧团担当了重要角色。

  庞兰旺,今年66岁,不仅是一个老戏迷也是个多面手,会弹电子琴、拉二胡,是博爱县怀梆协会副会长、西良仕戏迷剧团团长。

  西良仕戏迷剧团成立70多年来,无论风吹雨打,一直在坚持演出。2002年以来,在村两委会和群众的支持下,这个剧团又热闹起来,并以传统戏为主,由小戏到大戏逐步发展,演员以中青年为主。

  今年77岁的老团长郭仕魁见证了剧团的兴衰。他说,西良仕戏迷剧团作为一个乡村剧团,生存和发展都是很难的。没有资金,他们通过集资、拉赞助等置办了服装、道具等;没有剧本,他们找来豫剧、曲剧的戏曲光盘加工改编成怀梆后进行排练。在剧团里,庞长应、庞良均、皇银花、史玉玲、庞远凤、庞春霞、庞满菊等刚开始不要说唱腔、板眼不懂,连舞台的台步、表情动作都一窍不通。经过几年的锻炼,他们已成为这个剧团的主要演员。刚开始,西良仕戏迷剧团在本村演出,后来,逐渐走出村子到附近村庄演出,并先后排练了《三子争父》《穆桂英挂帅》等20多个剧目。

  目前,西良仕戏迷剧团经常在博爱、温县、济源、山西晋城等地演出,受到群众的欢迎。2005年,在河南省票友戏曲大赛中获得银奖;2006年,在河南省迎新春“黄金叶杯”戏曲大赛中获得金奖;2007年,在博爱县怀梆调演中荣获一等奖,并连续两次在市“神农山杯”怀梆会演中获得三等奖,5名演员获得优秀演员奖。

  随着《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调动了社会力量和民间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西良仕戏迷剧团到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并于2016年8月拿到了营业执照。

  今年春节前,西良仕戏迷剧团创作排练了《三个老太夸博爱》,将四大怀药、南水北调等内容写入其中,热情讴歌党的方针政策,歌唱博爱农村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虽然演出报酬很少,但是西良仕戏迷剧团的演员们凭着满腔的热忱,愿将铿锵嘹亮的怀梆一直唱响在乡间地头。

  图① 演员在化妆。

  图② 群众在看戏。

  图③ 《桃花庵》演出现场。

  图④ 郭仕魁高兴地向大家展示剧团的营业执照。(本组照片均由王龙卿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