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动力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强农政策不动摇 财政支农添实招
脱贫攻坚补短板:今年1000万人要脱贫
面朝农村 春暖花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为农村增绿作贡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动力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途径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这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谋划“三农”工作的重要思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才能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改革要激活市场,用市场的力量发掘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原则,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有序扎实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坚决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这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硬仗,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增强价格政策的调节弹性,让价格真正释放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信号。既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又要稳妥把握改革节奏,防止出现大面积卖粮难和农民收入大幅下降。针对粮食主产区“产粮越多,财政包袱越重”问题,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扶持农民安心种粮。推进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推动农业生产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

  深化农村改革要激活要素,撬动农业农村资源的市场价值。要不断深化和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坚守法律政策底线、坚持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坚持农民权利不受损的前提下,重点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除了保证增量,更要在用好存量上下功夫。要发挥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合力效应,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要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要发挥好“搭台唱戏”的引导效应,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拓宽投融资渠道。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要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有效破解新产业新业态落“地”难问题。

  深化农村改革要激活主体,把农村打造成干事创业的热土。为更好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需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要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积极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推动农业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要像当年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一样支持回乡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要素、新动力,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据新华社)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