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6年,武陟县以工业振兴战略“620行动计划”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武陟速度”,走出了一条转型创新、富民强县的发展之路。
武陟县实现工业振兴的梦想,正在升腾为转型发展的春潮,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主导产业地位凸显
去年以来,武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振兴“620行动计划”,即推进20家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培育2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施20家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推进20家企业进行股权改造、争取20支企业扶持基金、帮助20家“三有”企业解困。
在“620行动计划”推进下,该县依托原有产业基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合作重组、培育龙头、延伸链条,逐步构建起以造纸及纸制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食品等为主的优势产业,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促融合、提质量、增效益”的工作要求,先后制订了《武陟县生物医药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武陟县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武陟县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武陟县“百亿企业”培育计划》《武陟县“百亿”“十亿”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巩固了以江河纸业、瑞丰纸业、国药容生、辅仁药业、大指装备、制动器开发等重点企业为主的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的主导地位,为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6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工业在经济形势下行中逆势上扬。
转型创新步伐加快 互补优势更加明显
转型升级,根本动力在科技创新。
该县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推广使用新技术,狠抓现有工业企业创新升级。目前,该县拥有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研发基地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中国造纸装备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省后备高新企业1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8家。
该县坚持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拉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江河纸业与瑞丰纸业合作,建设年产30万吨节能型造纸生产系统示范工程;推进江河纸业与省投资集团合作,建设全国特种纸生产及纸制品生产基地项目;推进辅仁怀庆堂与辅仁药业合作,建设“四大怀药”深加工项目,充分整合企业自身资源,扩大企业间互补优势,组织上报省级技术改造项目10个,总投资7.97亿元;上报市级工业重点转型升级项目7个,总投资45.1亿元。
该县建立督导工作制度,为各重点项目推进落实保驾护航,制定了问题受理、建立台账、批转办理、限时办结、结果反馈、办理评价的“六步工作法”。2016年共组织召开6次专题推进会、3次县级领导大走访活动,编发简报19期,收集问题69个,涉及资金、土地、电力、用工、道路、供热、排水、附着物清理、通信、项目、税务等方面,2016年共解决相关问题58个,办结率达85%。
集聚效应日趋显现 综合实力整体提升
思想决定高度,胸怀决定视野。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决策的高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
多元化发展,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创新产业集群,抢占两端:产业链的高端和市场的终端——这是该县决策者的共识。
该县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园区,继续强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产业集群招商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引进龙头企业和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微型企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构建了以产业集聚区为主,包括詹店新区、城北重工业区、陶封工业区等工业发展平台,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先后引进湖南尔康药业淀粉胶囊医药园区项目、河南泓皓医疗高端医疗设备项目等医疗健康企业16家,产品涵盖水针粉针、胶囊片剂、医疗器械等领域;装备制造方面,引进磨料磨具三期项目、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装备制造集群企业达到76家,涵盖四大类3000余个品种,在全国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快速抢占了产业高、终端市场。该县还组织参加了第十届河南投洽会,签约了河南泓皓医疗高端医疗设备等3个项目,总投资14.6亿元;参加第十一届豫商大会,共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06.6亿元,进一步凸显了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效应。
该县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实施工业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按照“力求质量、力求速度、力求效益、力求服务”的要求,促进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实行分包推进,坚持定期走访调研,现场解决问题;组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分批开展多次招商活动。
得益于这样的决策部署,2016年,该县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总投资386.4亿元,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居全省第七位和第四位,连续两次在全市产业集聚区集中观摩活动中荣获县(市)组第一名。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