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在已实现省内异地办理的基础上,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均已开展对其他各省区市身份证的异地办理工作,累计异地办理身份证近500万张。
(据新华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大流动,身份证作为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证件,他们希望身份证到期、丢失以后能够迅速换补领,而且越快越好、越方便越好。为此,公安部2015年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并于2016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开展异地受理试点。
这一便民利民改革体现大民生。身份证异地受理不仅是对“互联网+”的充分利用,而且是对民生关切的及时回应。能让数据跑路,就不该让群众折腾。如今,随着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推开,人们免除了以往回户籍地申办身份证的奔波劳累,不仅节约了来回的路费,更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这一便民利民改革是现实发展的顺势而为。一方面,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整合利用好大数据,很容易实现异地办证,省得群众跑腿回户籍地办证;另一方面,身份证异地受理看起来是省了群众的办事成本,实际上提升的是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节约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
2017年7月,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将在全国各地全面实施。笔者以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简政放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像身份证异地受理这样的改革举措,破解的是关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老大难问题,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升行政改革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期待,有更多的部门像公安部门一样深化改革,使群众能够异地办理各种证,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