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循环》杂志发表了由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等对全国48万余人进行的调查研究,描绘了中国卒中的发病情况。数据显示,虽然与类似的人群为基础的调查相比较,我国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似乎全球最高,但可喜的是,卒中死亡率较30年前有所降低,其中城市地区降低了31%,农村地区降低了11.4%。对于这些带病生存的脑卒中患者,其康复就显得非常重要。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黄华介绍了患者应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黄华说,我国每年有240万名新发卒中患者、110万名卒中患者死亡、1110万名卒中生存者。研究还显示,受试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4岁。此外,研究发现,有19.9%的人为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而这可能会导致痴呆。
卒中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不少患者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有些功能甚至不如幼儿。此外,某些功能的丧失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有的甚至在患脑卒中之后还能够带病生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患病时间过长,会给个人与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对于这些庞大的脑卒中人群,康复治疗是改善他们的患病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提升其生存信心的重要方式。通过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让卒中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内容广泛,措施有多种。从康复内容上讲,主要包括肢体肌力康复、作业治疗、言语功能康复、吞咽困难康复、心理康复等。从康复措施上讲,一方面有康复医生的用药及部分有创治疗,另一方面也包括了主要由康复治疗师完成的各项治疗。具体来讲,康复治疗师完成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物理治疗,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以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又称为运动治疗;二是各种物理因子(声、光、冷、热、电、磁、水等)为主要手段,又称为理疗,我们平时熟悉的牵引、低周波、中频等都属于理疗。
第二,作业治疗,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提高患者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缩短其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过程。
第三,言语治疗,主要对象是存在失语症、构音障碍等各类言语障碍的患者。
第四,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如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黄华说,需要提醒患者及其家属的是,对脑卒中康复要有科学的认识,树立起康复治疗的信心,坚信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是可以恢复到基本正常状态的,能够回归社会与家庭,从事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对于早期脑卒中患者,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发病后的各项功能障碍,配合患者积极调整心态,尽早配合康复医生和治疗师开始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
对于中期痉挛期的脑卒中患者,应该注意降低患者逐步增高的肌张力,缓解痉挛,按照康复治疗师指导的训练方法,定时适度进行自我或家属帮助下的牵伸。
对于恢复期的患者,要侧重于为患者重返社会作好准备。对于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要继续坚持强化运动技能的控制,争取其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所要求的功能水平。有一部分功能恢复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并求助于作业治疗师,通过辅具或其他代偿的方式来完成具体的功能。
王龙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