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中,绿色是最原始的底色,却也是最珍贵的亮色。温县,作为焦作市的南大门,正在持续深入建设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打造生态家园,正在努力为这座城市的人们营造天蓝、地净、水清、路畅的生活图景。这其中,有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廊道正在温县悄悄显现。
新洛路绿色廊道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工程,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而且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整体价值等方面意义重大,顺应了老百姓“盼绿色”“求生态”的美好愿望。
新洛路温县段全长25公里,包括6个节点和2处过街路段,涉及7个乡镇街道的24个行政村,规划总投资3500万元。去年以来,温县县委书记王玲,县委副书记、县长唐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按照“小事大干、大事细干、难事巧干”的工作理念,要求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把新洛路绿色廊道建设当成一次扩大绿化成果、提升城市品位的机遇,集中精力、脚踏实地、高标一流圆满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截至目前,该县共拆迁建筑物2万平方米,培护绿化平台6万立方米,整治边沟2.8万米,完成栽植任务2565亩。斑斓纷呈的绿色廊道、景致怡人的景观节点,新洛路绿色廊道将集生态自然、植被丰富、亲水亲景于一体,成为温县绿道、游憩、休闲、运动、健身等多功能合一的绿色长廊,成为该县生态建设的重要代表作。
高标规划创一流。该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绕“一路(新洛路)、两段(城区段、农村段)、六节点(温武交界、温孟交界、水系东渠、水系西渠、南水北调渠、陈沟旅游路等主要交叉路口节点),全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内侧10米栽植常绿乔木,外侧20米栽植高大乔木,每段树种长度必须达到50米以上,将新洛路打造成温县的绿色旅游观光廊道,促进城乡环境质量改善提升。
精细施工创一流。坚持一体部署、一次成型。该县绿化平台和边沟设置做到美观整齐;农村段绿化确定取土坑外缘绿化宽度30米至50米,选用大叶女贞、红叶石楠、红叶李等常绿树种,突出高低感、层次感;高大乔木突出经济效益,分段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重要节点绿化塑造微地形,采用群落式布局绿化,上层为高大乔木,中层为常绿乔木与彩色观花观叶乔木,下层为花灌木。为保证绿化工程高效推进,该县林业部门集中组织人员,结合各乡镇街道,全力服务树木清理工作;交通运输部门结合相关乡镇街道,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建筑物拆迁快速推进。
健全机制创一流。一是完善保障机制。该县充分借鉴许昌、扬州等先进地区的绿化理念,按照每亩1000元的标准,将土地租赁费先行拨付到乡镇街道,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出台政策,对新洛路绿色廊道建设每亩一次性补助1000元;占用基本农田的,每年每亩补助1000元,连补3年。二是突出整体效果。该县将沿线6个景观节点和过村路段与本区域生态建设相融合、与周边人文环境相结合,进行高标准谋划,保证绿化工作的衔接和完整。三是实行市场运作。该县通过建立常态化、个性化管护机制,带动周边群众从事栽植、加强管护,增加农户的直接经济收益。四是强化督导检查。去年10月份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共召开10次推进会,实行领导分包乡镇街道,坚持“一天一督导、三天一通报”;对三次排名倒数第一的乡镇街道,由县主体办约谈,并在以奖代补资金中按一定比例扣减,奖给先进乡镇街道。五是扩大绿化战果。该县进一步实施完善谷黄路、司马大街的绿化提升工作,及时安排环城水系渠两侧道路及常阳路、东环路等道路绿化,将绿色廊道建设推向深入,努力打造“生态温县、美丽温县、宜居温县”,做到景观、生态的高度融合,真正实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出彩效果。
李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