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
粮食生产再夯实 国人饭碗有保障
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
家风建设是领导干部必修课
建设美丽乡村
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开除党籍和除名有什么区别?
绿色生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既是个人和家庭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庭建设的民族。家庭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希望和寄托,不仅具有浓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而且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成家、保家、兴家、创造家庭幸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无不把家庭建设视为重要人生目标,并在代代传承中形成了具有相对固定内涵的家庭价值观。

  所谓家庭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待家庭事务以及家庭成员对待外部世界所抱有的观点、态度或信念。一般来说,家庭价值观反映家庭成员的价值认同,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形成家教家风。从古至今,中国人十分重视家庭价值观建设,许多家庭均以拥有和传承良好家教家风而自豪。中华传统文化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家风的感人故事,如周公旦诫儿、孔鲤过庭闻训、孟母择邻而居、岳母刺字等;同时还蕴藏有十分丰富的有关家风建设的典籍,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代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在民间百姓中,那些文字上或口头上的《诫子书》《训子令》《谕子规》等家规家训,更是数不胜数。

  家庭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时下,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上的幸福感也有了更高要求,家庭价值观的凝心聚力、基础基石作用更加凸显。传统的家庭观念、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也出现了新变化,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呈现新的表现形式。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段时间家庭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价值观的多元以及重智轻德等倾向,使一些家庭对子女教育陷入误区;个别领导干部及家庭成员对权力和亲情的认知扭曲,使得家庭式腐败滋生。这些都表明,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既是个人和家庭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

  家庭价值观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和反映着不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传统家庭价值观的精华,在社会上获得普遍认同,并成为家庭文明建设的基本准则。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的要义,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所强调的:“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家庭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重要基点的方法路径。

  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不仅是理论话题,也是一个重要实践课题。首先,它是一个“核心工程”,需要用心经营、精心铸造,这离不开好家风的滋养,需要家庭核心成员以身作则树标杆,以德修身、以德齐家。其次,它是一个“和合工程”,培养教育子女需要夫妻合力,建设文明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人人给力。第三,它是一个“长期工程”,具有动态属性,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发力,代代接力,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我们每个家庭才会在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中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向繁荣和兴旺。

  (据《解放军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