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内四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焦作分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脑血管的早期血管内溶栓、脑疝昏迷等危重疾病的救治。
近年来,青年患脑卒中的报道屡见不鲜。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
据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项目负责人黄华介绍,在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原因在于男性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明显多于女性。另外,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青年男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明显大于女性,其患脑卒中的机会也相对较多。
因素一:高血压
黄华介绍,青年脑卒中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疾病,高血压是其中最危险的因素。青年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约占青年脑梗死病因的20%~30%。高血压可引起多个靶器官损害,血管重构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小血管病变的关键机制。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可见血管壁增厚,并常伴有中膜成分的硬度增加。研究显示,在青年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占59.6%。
因素二:吸烟与酗酒
研究表明,吸烟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是不吸烟者的9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不吸烟者的2.9倍。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吸烟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女性群体。
酗酒人群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可增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长期过度饮酒,可以升高血压,改变血压中的某些成分。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升高,会导致红细胞压积迅速增加,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降低红细胞的柔韧性和脑血流量,促使血流变得缓慢,引发脑梗死。
因素三:熬夜
近年来,由于熬夜而引发的青年猝死屡见不鲜。熬夜作为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常常被人们忽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通宵熬夜打牌、上网、工作、加班等不良生活习惯层出不穷,长期熬夜会导致过度疲劳,身体透支。
人体正常血压呈现“两峰一谷”的昼夜规律,为“勺型血压”。熬夜使夜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下降不足白天的10%,形成“非勺型血压”。研究表明,当排除患者基础血压的影响时,“非勺型血压”这种模式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因素四:动脉病变
动脉病变导致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非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欧美国家数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青年脑卒中的比例占8%~17%。在中国,该因素致病率更高。当然,这与青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高热量饮食关系密切。
因素五:心脏疾病
心源性栓塞引起的青年脑卒中占比为20%~30%,常见心脏瓣膜和心内膜病变,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脱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等。
非瓣膜性病变、心肌损伤与室壁运动异常,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而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会导致血流更加迟缓,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
因素六:糖尿病
糖尿病作为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其特点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糖尿病与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其微循环障碍发生机制为糖尿病早期,微血管压力和流量增加导致损伤反应,包括内皮细胞受损。
药物滥用(可卡因、海洛因、苯异丙胺等)、凝血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偏头痛等因素也是造成青年脑卒中的原因。 王龙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