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的一天,温县赵堡镇南平皋村郑家,屋内屋外传来笑声一片。原来,郑家正为刚满周岁的小儿子举办抓周仪式。桌子上已经放好了抓周的各种物品,有玩具、笔、馒头、算盘等,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瞪大双眼、屏住呼吸等待结果出炉。只见坐在桌上的孩子直接抓住了一支笔,并把它牢牢攥在手中,任谁都抢不走。这个小男孩就是郑爱国。
日前,记者见到郑爱国,听他讲述一个漫画家背后的故事。
郑爱国,省漫画家协会理事、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市漫画研究会副会长,现任职于市公交总公司工会。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吧,祖父辈、父辈里没有一个是画画的,只有我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郑爱国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买彩笔和画纸。画在哪呢?他发现课本的空白处是个好地方。“在老师眼里,我就是个‘坏学生’,老是在书上胡写乱画,幸亏班主任是我家的亲戚,不然我就惨了。”郑爱国打趣道。
初三时的暑假,温县文化馆里举办的绘画辅导班吸引了郑爱国。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他越来越觉得画画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一支画笔,就能画出心中所想,这对15岁的郑爱国来说,美好而有意义。
初中毕业后,一心想继续学习美术的郑爱国报考了焦作师范学校。“都怪自己没有好好上学,别人上课时,我在书上画画,专业课是轻松过关了,但文化课……”说到这,他叹了口气,“那就接着读高中吧!”
1993年,高中毕业的郑爱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焦作大学工艺美术专业,开始了正式的学画生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同学王栋梁在画漫画。那简单而夸张的形象、集讽刺与幽默于一身的漫画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
“既然同学能画漫画,我何不试试?”这样的想法在郑爱国心中蔓延开来。于是,他一方面向同学请教,另一方面到焦作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凭着深厚的绘画功底和极高的悟性,很快,郑爱国便掌握了漫画创作的基本技巧。两个月后,他创作的校园漫画在《齐鲁晚报》上发表了,这无疑给他吃了一剂“定心丸”,也坚定了继续创作漫画的信心。
此后的一年里,郑爱国沉醉在漫画的世界里。一有空闲,他就到焦作大学图书馆看各种各样的书籍,看到好看的图案就临摹在本上。“看书,也是找素材、找灵感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典故、谚语,看得多了,等到画漫画需要时,它就自己‘跳’出来了。”
漫画创作与国画创作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点,漫画家要有一双慧眼,还要有敏锐的思维。郑爱国认为,漫画家的绘画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技巧只决定画面的美感,而思想则决定漫画的深度。“要想画好漫画,必须博览群书,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存量,学校能教你创作的技巧,但教不了思想,更教不会你漫画中的那种幽默感。”郑爱国说。
“漫画创作最重要的就是独特和奇巧。”郑爱国指着自己的作品《戏画亡羊补牢》说:“你看,亡羊补牢的故事众所周知,这幅作品里的农夫在已经破掉的羊圈顶上安装了一个摄像头,再配上‘我倒要看看是谁偷了我的羊’的内心独白,幽默感就出来了。”
漫画能诠释人生哲理。郑爱国说,一幅漫画的作用有时抵得上一篇社论,通过漫画把社会的真善美、假恶丑都展示出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这就是漫画的功能。一边说着,他一边一页页地翻开他的作品集,一幅幅地指给记者看。
在郑爱国的作品之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一系列漫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二十四节气包罗万象,还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其中蕴含的道理也让人们受用无穷。”郑爱国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他就开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创作漫画。
“今年是鸡年,我的漫画主题就是心灵‘鸡’汤,把鸡的形象融入节气中,再配以几经推敲的文字,既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又以漫画的形式宣传了优秀民族文化,何乐而不为呢!”郑爱国说。
下图为郑爱国。 王正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