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无论是赤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猎猎的冬季,市救助管理站从没有停下救助的脚步,为救助各类特殊人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据统计,仅2016年,市救助管理站就接待救助人员3716人次,其中危重病人及精神病人1800多人次、残疾人30人次,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护送77人次,滞留安置站内2人,站外购买服务(托养)安置14人,医院安置66人。
当前,虽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由于人口流动、家庭困难、意外事件、个体选择等因素,流浪乞讨现象仍有发生,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多管齐下,全方位认真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去年以来,通过加强安全检查、开展寻亲活动、规范托养业务、分类分区救助、加强档案保管、健全消防安全制度等措施,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流浪乞讨人员行踪不定,分散乞讨居住,为扎实做好这些人员的救助工作,该站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管理网络,建立了发现报告机制,做到救助不留死角、救助信息有台账,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实行全天候救助、主动上街救助,并借助公安执勤亭、便民服务亭的功能,达到救助不留空当。同时,加强同公安、城管、环卫部门的协调、联系,民警夜巡、城管执法、环卫清扫时一旦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人员就及时赶往现场实施救助,杜绝冻伤、冻死、病死街头现象的发生。
为进一步深化为民服务机制,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开辟救助工作新渠道。2016年3月4日,该站和市汽车客运总站举行了“文明共建”签约仪式,签订了文明共建协议书,使共建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保证了救助对象顺利安置返乡。2016年6月19日,该站还启动了“在站寻家、让爱回家”主题公益活动,历时半个多月,为18名滞留汽车站、火车站的人员找到家并与亲人团聚。活动中,该站成立了4个工作小组,由4名站领导带队,到各县(市)区开展寻亲活动。为了向社会公众普及寻亲知识,展示寻亲工作成效,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扩大寻亲信息渠道,帮助更多的滞留受助人员回归家庭,该站制作了法律法规政策展板、条幅,印制2000份滞站人员照片信息进行广泛宣传。针对炎炎盛夏,该站开展了“夏季送清凉”活动,联合市残联、市振新慈善义工协会,于2016年7月5日起在全市重点区域、繁华地带设立爱心服务点,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及时为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人员送上绿豆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及水杯、救助手册等,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