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流浪乞讨人员及时送去关怀和温暖
本周气温起伏不大 今明后三天天气晴好
全国一二级建筑师资格考试 28日起开始网上报名
我市全面推行实名收寄信息化
现役军人家属 可享受什么待遇
三月女人天 美丽女神节
专家提示 冬春交替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焦作日报天天读
情满三八爱在妇幼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流浪乞讨人员及时送去关怀和温暖
市救助管理站去年接待救助3716人次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李新和)无论是赤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猎猎的冬季,市救助管理站从没有停下救助的脚步,为救助各类特殊人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据统计,仅2016年,市救助管理站就接待救助人员3716人次,其中危重病人及精神病人1800多人次、残疾人30人次,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护送77人次,滞留安置站内2人,站外购买服务(托养)安置14人,医院安置66人。

  当前,虽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由于人口流动、家庭困难、意外事件、个体选择等因素,流浪乞讨现象仍有发生,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多管齐下,全方位认真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去年以来,通过加强安全检查、开展寻亲活动、规范托养业务、分类分区救助、加强档案保管、健全消防安全制度等措施,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流浪乞讨人员行踪不定,分散乞讨居住,为扎实做好这些人员的救助工作,该站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管理网络,建立了发现报告机制,做到救助不留死角、救助信息有台账,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实行全天候救助、主动上街救助,并借助公安执勤亭、便民服务亭的功能,达到救助不留空当。同时,加强同公安、城管、环卫部门的协调、联系,民警夜巡、城管执法、环卫清扫时一旦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人员就及时赶往现场实施救助,杜绝冻伤、冻死、病死街头现象的发生。

  为进一步深化为民服务机制,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开辟救助工作新渠道。2016年3月4日,该站和市汽车客运总站举行了“文明共建”签约仪式,签订了文明共建协议书,使共建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保证了救助对象顺利安置返乡。2016年6月19日,该站还启动了“在站寻家、让爱回家”主题公益活动,历时半个多月,为18名滞留汽车站、火车站的人员找到家并与亲人团聚。活动中,该站成立了4个工作小组,由4名站领导带队,到各县(市)区开展寻亲活动。为了向社会公众普及寻亲知识,展示寻亲工作成效,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扩大寻亲信息渠道,帮助更多的滞留受助人员回归家庭,该站制作了法律法规政策展板、条幅,印制2000份滞站人员照片信息进行广泛宣传。针对炎炎盛夏,该站开展了“夏季送清凉”活动,联合市残联、市振新慈善义工协会,于2016年7月5日起在全市重点区域、繁华地带设立爱心服务点,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及时为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人员送上绿豆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及水杯、救助手册等,收到良好效果。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