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倩倩
回眸2016 筑牢工业强市根基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2016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工业大会和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调结构、保增长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443”工业发展战略,以“工业转型升级800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稳增长,促转型,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质量效益。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十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四位。
坚持转型提升 强化要素保障
围绕产业转型,狠抓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去年以来,我市重点推进110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项目总投资4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4.6亿元,去年实际完成投资160.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1%。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对倾向性问题进行调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17家,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居全省第十三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11.9亿元(全省第四位)、增长8.8%,实现利税473.9亿元(全省第四位)。强化以资金为重点的要素保障,加强“政银企”合作,建立主办银行制度,切实解决银行抽贷压贷问题。设立1亿元应急转贷资金,在2015年为73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8.6亿元基础上,去年再为85家企业提供9.6亿元的转贷资金。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联合金融部门,实施100家小微企业股份制改造,为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奠定基础。建立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资料库,新增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我市新三板上市企业达到19家。
扩大对外开放
拓展发展空间
去年,我市新引进市外境内项目552个,总投资862.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43.5亿元,同比增长14.3%。去年4月份,我市召开中国焦作韩国商会合作交流恳谈会,积极谋划建设中韩工业产业园。积极对接德国“工业4.0”,推动工业城市间的产业合作,我市成功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为中德“11+7”城市之一。在第五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上,对外发布招商项目100个,项目总投资1383.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0个。邀请省外客商120人,签约项目25个,项目总投资121.4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17.45亿元,居全省第四名。
推进两化深融合
提升信息化水平
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我市成功入选2016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大力推进23个信息化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7.75亿元。强力推进118家两化深度融合,其中32家骨干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86家中小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实现阶段性改善。河南平原光电、兴发铝业被确定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超威电源列入2016年河南省“互联网+”工业创新示范企业。
强化服务保障
创优发展环境
大力实施政策进千企活动,建立首席服务员制度。去年共进行31场专题宣讲活动,全市近1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1500人接受宣讲,收集企业各类问题163个,已解决118个,解决率达72.4%。实施“千人百户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大型专题培训9期,培训企业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员1200余人次。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为多氟多、佰利联等企业申请国家发展建设基金4.03亿元。
展望2017 砥砺前行争先进位 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
—— 2017九项重点工作 ——
——实施“443”产业链培育工程。提质加速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食品等优势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经济新增点;以改工艺、改装备、改产品为重点,改造升级铝、能源、轻工等传统产业,推动产业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推进大企业集团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把重点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引领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1020”大企业集团培育、工业十大项目、重点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
——开展“涉企政策落实年”活动。深化企业服务,健全长效机制,突出政策落实和要素保障,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招商引资。按照“引进来、走出去、连起来”的思路,大力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扎实做好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工作。
——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把两化融合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的最有效抓手,突出示范引领和企业智能化改造,做实做细两化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工业投融资平台。扎实做好应急转贷、产业基金、科技支行、保证保险等工作,加快打造“政投保贷介”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财务托管等提供“一揽子”融资服务。
——深入抓好企业家培训。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范围,突出培训主题,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发展。全面落实调转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设立“焦作企业家日”,在全市营造“支持企业,关注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工信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