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站区为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当先锋作贡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7 年3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全省城区“总量进位次、增速争一流、人均居前列”
中站区为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当先锋作贡献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市委书记王小平(左六),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右五)等市、区领导参加在中站区举行的全市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奠基仪式。
  龙翔山风景区。
  建设中的安置小区。
  多氟多公司生产线。
  风神轮胎公司轿车胎生产线。
  龙星化工生产线。
  中云电商小镇。
  多氟多公司年产30万套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项目工地。
  新建成的西部工业原料城。
  建设中的奋安公司生产厂房。
  龙翔矿山公园。
 
   

  ————————— 核心提示 —————————

  2016年,勇争一流,务实重干的中站人,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科学发展、创新社会治理、争创一流业绩、建设美丽中站”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各项工作,建载体、强龙头、兴产业,全区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4个全市第一、1个全市第二、1个全市第三的喜人业绩,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3亿元,同比增长13.1%,位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5亿元,同比增长13.1%,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6亿元,同比增长18.2%,位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9亿元,同比增长14%,位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13%,位居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862元,同比增长7.3%,位居全市第四;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3729元,同比增长8.3%,位居全市第三。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落实省十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区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站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强二优三、转型攻坚、持续求进、城乡一体”经济工作思路,实施工业强区、创新驱动、开放带动、生态立区战略,努力打造新型工业示范区、创新创业先导区、区域物流商贸中心区、生态文明美丽新城区,加快建设“实力中站、绿色中站、活力中站、幸福中站”,力争经济发展在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中总量进位次、增速争一流、人均居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6“四个中站”为引领 全面发展铸辉煌

  2016年,中站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实力中站、绿色中站、活力中站、幸福中站”总目标和“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科学发展、创新社会治理、争创一流业绩、建设美丽中站”总思路,突出“强二优三、转型发展、持续求进、城乡一体”,着力打造西部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现代商贸物流区、生态休闲产业区发展载体,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中走在了全省、全市前列。

  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持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动工业向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双提升”。强化西部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8亿元,同比增长24.2%;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79亿元,同比增长42%;税收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65%,各项指标达到全省二星级标准。注重龙头培育。佰利联公司成功收购四川龙蟒钛业,组建龙佰集团,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四的钛白粉生产企业;风神轮胎公司与倍耐力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世界领先的轿车轮胎高端制造企业和国内最大的工程胎制造基地;多氟多公司开工建设年产30万套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收购了河北红星汽车公司,成为国内第二家以电动汽车为核心、拥有锂电池核心技术优势的整车生产企业。突出集群发展。依托多氟多公司、风神轮胎公司、佰利联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延链补链为重点,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规划了6个专业园区,谋划了5条特色产业链,总投资达200亿元的46个工业项目扎实推进,两大集群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强化科技创新。多氟多公司入选河南省首批创新龙头企业,佰利联公司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9.8%。加强资本运作。鸽德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爱尔福克、科力达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22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集中挂牌。全年协助辖区企业获得贷款支持8.41亿元,实现直接融资103亿元,直接融资额居全市第一。

  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方位开放招商。成功举办了新能源全产业链锂想峰会、全球钛白粉(氯化法)应用论坛等高端行业论坛,积极参加豫商大会等节会活动,全年新引进项目75个,总投资22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1.8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了“83512”项目投资计划,88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2亿元,1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2亿元,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7亿元,均超额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为稳增长、保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年产1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3亿安时锂离子电池等10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年产30万套电动汽车动力总成、1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等30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同时,认真研究上级政策,谋划编制重点项目47个,其中32个项目获得上级政策支持,到位资金7.32亿元。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特色商业区亮点凸现。中云电商小镇投入运营,苏宁云商等26家知名电商企业签约入驻,电商交易额突破7500万元;西部工业原料城一期五金机电市场竣工招商,签约入驻商户520余家;岚璞尚宅、远华府郡等房地产项目顺利推进;特色商业区营业收入、从业人员等主要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有望进入全省星级特色商业区行列。焦西物流园区迈出新步伐。武钢物流园区一期建成运营,已形成120万吨火车货运吞吐能力、50万吨仓储能力,二期铁路专用线西延工程开工建设,中国兵工物流金融示范园即将落地建设。生态休闲产业区发展势头良好。龙翔国际山水养生旅游度假区核心景区基本建成,北业休闲养生风情小镇、武钢焦作矿工业文化旅游园区项目已启动规划编制。

  四大攻坚战成效明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全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6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7个,龙翔街道许河、龙洞、大洼3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制定了“1+6+7”政策措施,建立区委常委包办事处、区政府副区长包专项、部门协调联动的推进机制,突出“六控”集中治理,加大督导暗访力度,加快推广清洁能源,强化应急管控措施,严肃执纪问责,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大气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强力开展北山治理。制订出台了北部山区治理工作方案,全部取缔违法采矿点、石料场、洗砂场,高标准修复绿化相关区域,圆满完成了第一、第二阶段整治任务,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被评为全市北山治理工作先进区。集中整治“污染围城”。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权清晰、运转有序的组织领导体系,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全面完成了“垃圾围城、堆料围城、废品围城”等“五大围城”整治任务,被评为全市“污染围城”整治工作先进单位。

  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2.6亿元,先后整修紫荆路等5条城市道路,圆满完成解放路与怡光路交叉口改造工程,城区道路面貌进一步改善;整修王粘线等15条农村道路,先后实施农村道路安防工程和山区道路亮化工程,山区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新敷设管网15公里,城市热网工程主管网全部完成,经五路雨污水管网基本建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先后完成太行山造林4300亩、生态廊道绿化4.9公里、南水北调河道绿化310亩,建成城市游园绿地9个,增加绿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成投用了龙翔矿山公园(二期),全面完成了焦晋高速两侧及焦青路红砂岭段矿山治理,启动实施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太焦铁路拆迁等市定十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新建垃圾中转站4家、环卫港湾2座,改造升级居民公厕2座,购置配备环卫专业清扫车25辆,有效提升了城乡环卫水平。扎实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行动,全面治理占道经营、违规广告,规范了夜市摊点秩序,提升了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市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工作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完成了许衡中学教学楼改造等9项民生工程。许衡教育集团成功组建,许衡中学与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实现名校联姻,全省优秀教研成果推广会在该区召开。新建街道文化中心3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1个、全民健身体育项目5个,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暨“百姓文化超市”建设推进现场会在该区召开。区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投入使用,120急救指挥中心与卫生监督所项目主体完工,中医院病房楼项目被列入省项目库,北京骨卫士医生集团与区人民医院成功合作。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搭建了服务管理平台,组建了32支全科医师团队,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棚户区改造,和美小区三期16栋、和祥小区一组团31栋安置楼实现主体封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6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区级日间照料中心和冯封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该区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深入推进平安中站建设,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 杨仕智

  2017“四个中站”为引领 全面发展铸辉煌

  “四个中站”再发力 “五大突破”谱新篇

  今年是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大喜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区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当前,站在新发展起点上的中站人,将持续推进“四个中站”建设,努力实现在全省城区“总量进位次、增速争一流、人均居前列”的目标,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突出工业转型,提升工业经济主导力。壮大主导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新能源为引领,集聚电池上下游企业,计划实施工业项目10个,总投资95.1亿元;围绕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大钛材料产业链整合和集聚力度,计划实施工业项目24个,总投资50.6亿元,争取“两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培育龙头企业。力争3年内培育超10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6家、超1亿元中小企业群体30家。提升产业素质。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大“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力度,推进重点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精品制造、品牌制造,引导企业围绕中高端产品需求,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快企业上市。加快鑫诚公司上市步伐,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新培育新三板后备企业2家,完成展示板企业转板5家。

  突出三产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辐射力。推动商贸物流融合发展。以物流金融港为龙头,完成铁路专用线和集装箱改造,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仓储基地和物流金融示范园,积极运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公铁联运基地和甩挂基地;在人民路、丰收路两侧,规划建设钛白粉及涂料、轮胎集散销售等工业品交易专业市场群体,构建服务实体企业新高地。推动金融业态集聚发展。启动建设瑞丰金融一条街,积极引进财务管理、私募基金、风投、证券、保险等机构入驻,推动消费金融、绿色金融和金融租赁等新兴业态发展。推动旅游业全域发展。深入挖掘许衡、靳煌、府城遗址等历史文化内涵,规划建设北朱村民俗文化村、十二会和赵庄红色旅游村,发展历史文化游;发挥百年矿区、百年工业品牌优势,依托王封矿、李封矿等矿井,围绕佰利联、多氟多等知名工业企业,发展工业科技游;依托城市近郊优势,培育采摘、体验、有机食品等都市农业,发展田园体验游;围绕生态休闲旅游,加快投资10亿元的龙翔山国际山水养生旅游度假区建设,力争五一前开园运营;加快建设北业特色小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落实市委“引城入山”部署,建设一批高档山区住宅。推动电商经济创新发展。以中云电商小镇为载体,以青年互联网创业为特色,培育壮大为民购、苏宁云商等电商企业,打造全省青年“双创”基地。

  突出改革创新,提升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壮大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以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为方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培育专利、标准等核心技术,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科技合作,积极争取和推进建设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发挥高端创新平台引领创新的作用。帮助多氟多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焦作零的突破。加快建设投资2亿元的风神轮胎研发中心,打造世界级工业胎研发基地。激活创新动力。用好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三个途径,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细化促进“双创”的政策措施,建立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汇聚创新人才。落实好“1+6”引进培育人才(团队)政策,大力引进培育领军型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型企业以及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高端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发展紧缺的创新人才队伍。

  突出项目引领,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在项目推进上再发力。今年计划实施项目91个,总投资300亿元,其中新建项目53个、续建项目38个,工业项目52个、三产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1亿元以上项目39个。重点抓好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10GWH动力锂离子电池、1万吨六氟磷酸锂等11个超10亿元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在项目谋划上再聚焦。谋划建设投资15亿元的年产5万吨海绵钛、投资15亿元的年产3万吨钛合金和2万吨六氟磷酸锂、年产800万套乘用子午胎、年产6万条工程子午巨胎等项目,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在项目引进上再突破。围绕全市“一赛一节”主线,节前抓招商洽谈,节中抓集中签约,节后抓督导落实。坚持“五个一”招商引资工作法,出台激励奖励政策,争取海螺型材、嘉宝莉涂料、富思特涂料等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质量效益高、转型升级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在项目争取上再加强。用好用活中原城市群、河南自贸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等重大政策,精心谋划,做实基础,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央和省、市大盘子。在项目载体上再提升。围绕西部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现代商贸物流区、生态休闲产业区“四大经济板块”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入力度,谋划推动支撑项目,打造经济发展载体和平台。

  突出城乡一体,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完善路网体系。投资5.6亿元,完成纬六路、经五路工程,启动实施怡光路、中南路等工程,建设农村公路16.3公里,构建“七横七纵”道路框架,服务好太焦铁路、南太行旅游快速通道等重点工程;投资3400万元,敷设雨污水、供热、燃气等管网45公里以上。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和美三期、和祥两个安置小区建设,完成东冯封、西冯封整村搬迁工作;启动李封一、二、三村等城中村改造,力争3年内棚户区改造大头落地;2017年力争转移农村人口2.6万人。加强生态建设。把2017年作为“生态建设提升年”,建设中站“山、水、园、林”特色生态体系,规划建设城市游园38个,近期建成8个,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落实“河长制”,加强黑臭水体整治,对白马门河、田涧沟黑臭水体,确保完成治理任务;完成绿色廊道建设任务。加强集聚区和企业绿化,实施新园路、经四路等道路绿化工程,提升大沙河、南水北调两侧林带建设水平,建设城在林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山清水秀的生态花园城区。加强环保治理。以超低排放为目标,加强企业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和环保设施建设。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宜居乡村10个、美好乡村5个,打造北朱村古民居特色小镇、北业赵庄民俗风情小镇。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年底3个村、1272人退出贫困序列。统筹民生保障,实施教育、养老、卫生、平安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五大工程”,统筹规划,统筹建设,提升保障水平。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本版图片均由中站区委宣传部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