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民间传说,这一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人们会在农历二月二祈福龙王驱凶纳吉、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2月27日,青龙峡景区以“二月二龙抬头祈福纳祥”为主题的民俗游活动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人们来到“中国爱情第一村”陪嫁妆村和“守护爱情”的千年榔榆林,观看青龙峡景区管理局精心组织策划的《青龙娶亲》演出、大型传统节目舞龙和得胜鼓表演,感受浓浓的青龙文化,在“中国爱情第一村”石牌前留影,在千年榔榆树下系上祈愿丝带、挂上同心锁,祈福一年吉祥好运,家庭幸福。
纳福青龙庙
在青龙峡半山腰处有一座青龙庙和一个青龙洞。从古至今,年复一年,青龙王护佑这方水土!每年农历二月二人们都会来到青龙庙、青龙洞祈福,祈求婚姻幸福,家庭美满!
青龙峡因一传说而得名。相传,东海青龙因错行雨谱曾被玉帝贬下凡尘24年,明朝永乐5年(公元1408年)夏季,天气炎热,久旱无雨,为了保住百姓庄稼,正在青龙洞内修行的青龙王化身为名叫白青龙的青年小伙到武陟县万花庄村高员外家打工,并常常在夜间变回龙身喷水浇地,高家小姐和白青龙互生爱慕之情,高员外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青龙谪期满后,偕妻重返天庭,而凡体仍住在青龙洞中。员外思念女儿,也为了感谢青龙的恩泽,就将青龙洞一带方圆百里的山场买下作为女儿的嫁妆,从那时起,青龙洞上的这个无名山村就取名为陪嫁妆村。农历二月初二是龙王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青龙峡、万花庄也都要举行盛大庙会为龙王过生日。春节前,万花庄的人还要来这里请姑爷、姑奶奶回去过年,这一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万花庄村和陪嫁妆村虽距百里之遥,但至今两村群众来往密切。
祈福爱情村
陪嫁妆村被誉为“中国爱情第一村”,是高小姐随嫁给青龙王的嫁妆,直至现在都保持着石头建筑,古色古香。后被当地人奉为爱情的圣地,凡是恋爱中的人,都要来陪嫁妆村走走看看,一起感受跨越了千年的“仙凡之恋”。
陪嫁妆村是省级传统村落,是一个小小的山寨。有寨必有寨门,进入陪嫁妆村,人们首先经过的就是寨门。陪嫁妆的寨门是用青石砌成,有一大两小共三个门洞,门楼上设有瞭望台,门洞旁分列着两只石狮。
陪嫁妆村的民居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是一个典型的石头村。这里的房屋几乎全用石头建成。石头垒成墙,石板筑房顶,就连一些家具诸如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槽、石臼,甚至牛圈、猪窝、茅厕都是用石头砌起来的。在这个小小的山坳里,几十户民居院落建造得既随意自然,又顺应风水。
石头作为一种原始的建筑材料,具有防寒隔热的特点,住在石屋里,冬暖夏凉,舒适宜人,别有情趣。夏季的中午,在石屋里午休,需要盖上一条被子。这里的石房大多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一幢房屋还是清朝雍正年间建造的,距今已有将近300年的历史。这里的石屋建筑工艺考究,建房用的青石被锻砌得方方正正,极其规则,缝隙用石灰、毛发、米汤等合成的泥浆填充得严严实实。
千年榔榆林
榔榆林是陪嫁妆村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共有榔榆树31棵。其中最大的一棵胸径3米,距今已有1800年。传说白青龙和高小姐在榔榆树下立下海誓山盟,祈求爱情千年不渝!
村里人介绍,榔榆又名黄榆,生长在北方山地,耐干旱、抗严寒,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落叶灌木。榔榆木质坚硬,古时候常常被用来做农具或者车轮。这片榔榆林能长得这么高这么粗,在国内都非常罕见。那么,大家也许会感到奇怪,这一片榔榆树为什么没有被砍掉去做农具和车轮,千百年来又是如何保留下来的呢?当地有一个风俗,凡是有村子的地方,山民们都要在村边建山神庙,四季香火不断祈求山神保佑。这里原先也曾建有山神庙。山民们对山神非常敬畏,认为山神庙周围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神圣,不能乱动,否则就会坏了村里的风水,给自己和后代带来灾难。这些榔榆树也就这样代代相传,保存至今。
千百年来,这片榔榆树一直郁郁葱葱,作为一道绿色屏障,抵挡着风沙对村庄的袭击。榔榆树也是陪嫁庄村的情感树,夏季的夜晚,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习惯端着饭碗来到榔榆树下,边吃边聊,避暑乘凉,议古论今,谈天说地;村里的人们离开村庄到山外去,家人就到村口榔榆树下挥手送别,看着亲人消失在山路的尽头;外出的人们归期临近,家人又会在树下翘首远眺,期待着亲人归来,盼着美好的团聚。榔榆树下演绎着村庄里的悲欢离合,榔榆树也自然成为人们感情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