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热度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由沿海向内地推进。2016年8月28日、29日,我市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豫商大会,创下参会商会最多、参会代表最多、签约金额最高等纪录。同时,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开工建设,郑云高速全线贯通,太焦铁路全线开工,焦作火车站南广场、南站房加快建设,焦济洛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保障。
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市将把“一赛一节”作为部署推进全年工作的主线,坚持节会搭台、文化为煤、经贸唱戏。把郑焦融合作为开放战略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交通融合、产业融合、生态融合。谋划建设郑焦产业带,研究规划南部产业新城。深化与郑州航空港战略合作。今年,我市将全面深化对外开放,让焦作与世界精彩互动。
那么,我市应如何抓住机遇、审时度势,以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开放之路?如何借力郑焦融合战略的实施,推动焦作市经济转型发展?昨日中午,利用午休时间,本报新媒体中心邀请市人大代表、焦作市好妈妈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会,市人大代表、河南贝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武云,市人大代表、焦作华联置业董事长刘宗华,市人大代表、董氏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颖,走进新媒体“微两会”直播间,围绕开放带动发展这一话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扩大开放 促进多元发展
网友“@叮当”在观看直播时提问:“目前焦作市正努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作为焦作市民营企业家,你们对焦作着力扩大开放、助力经济发展有什么具体想法?”
李玉会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方面用了很长的篇幅。我认为,随着人们对现代生活水平尤其是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单纯进景区游览已不再是游客的期望,我们不应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注重旅游质量的提升,通过全面调动资源、创新产品,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李玉会建议,我市应当抓住这次机遇,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围绕焦作太极拳和云台山等特色文化旅游,打造新型旅游方式,助力焦作发展。
董颖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焦作有着十分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如果我们能通过政府引导,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建立焦作特色饮食文化一条街,进一步提升我市特色餐饮水平,通过美食的影响力,留住更多来焦旅游的游客。”
郑焦融合 突出区位优势
网友“@往事随风”在本报官方微博中为刘宗华留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内容让您感触很深?我市应该如何借力郑焦融合战略的实施,来推动焦作经济转型发展?”
刘宗华表示,她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后,对报告中“新战略赋予焦作新定位”这句话印象最深。去年,国家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表明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级七大城市群之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确立。这赋予我们焦作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的新定位,为我们借势郑州、融合郑州,错位发展、对接发展提供了条件。她感到,焦作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就此问题,记者电话采访了市政协委员、市工信委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孔洁姝。“实施郑焦融合战略,将是助力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我市应抢抓机遇,借势而为,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孔洁姝告诉记者,“随着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开工建设、郑云高速全线通车等,交通的融合不仅打通了焦作融入郑州大都市区经济‘大动脉’,更能促进我们本土相关产业的发展。”孔洁姝建议,我市应把南部产业新城作为焦作对接郑州的重要平台,确定功能定位,研究郑州产业发展,助推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开放带动 实现一招多效
网友“@红色心情”向武云提问:“您作为一名外地在焦有着很好发展的成功人士,就焦作对外开放和未来发展有什么见解?”
武云说:“作为一个在焦作工作生活20多年的江苏人,我对焦作近年来的发展感到欣喜和自豪。当前,供需结构发生变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我们发展‘四种经济’、推进产业结构提供了更大空间,焦作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和产业工人队伍以及一些好项目,只要我们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就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广大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一时间,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网友“@薛定谔的猫”:“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市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快推动云台山综合旅游度假区、中国太极镇、老家莫沟二期项目建设等,吸引更多外资进入焦作,让焦作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越走越顺。”
本报新浪网官方微博地址:
http://weibo.com/jzrb
本报腾讯网官方微博地址:
http://e.t.qq.com/cnjzrb
本报微信公众平台账号:
jzrbwx
本报官方微视账号:
@焦作日报
本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