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谨防生态保护红线沦为“橡皮筋”
如何看待“毕业不急”
世相漫话
强力保障人民健康 着力提升幸福指数
员工打盹被开除,问题出在哪儿?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防生态保护红线沦为“橡皮筋”
□何勇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公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对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造成生态破坏的,按相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   (据《中国青年报》)

  这是我国首次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所谓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这条红线,是我国继耕地红线、林地红线之后的第三条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守住了这条红线,就能确保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降低。因此,上述相关意见的发布,体现了国家以强制性手段强化生态保护的决心。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不想或不能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日趋突出:建设用地不足,就千方百计地通过占地挖山、填海平湖来弥补;经济发展无方,就想方设法乱砍滥伐林地,乱采滥挖矿山来弥补;为力求任内出政绩而轻农业重工业、“只顾富不要绿”,一座一座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的工厂拔地而起……所有这些,都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为给子孙留住蓝天绿水青山,为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我们绘制一条全国性的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遏制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的趋势,应该是越早越好。不过,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一条生态保护红线,各地划定本地的生态保护红线,在技术上应该都不是难事。如何竭尽全力坚守这条生态保护红线,才是真正的难点。这就需要给生态保护红线通上“高压电”。

  如何给生态保护红线通上“高压电”?上述意见强调,要严格责任追究,尤其是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要实行终身追责,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其实,这只是一种事后问责、事后补救,造成的恶果已无法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保护生态环境,还需要在事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每个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都应有人负责,就像每条河流、湖泊都要有“河长”“湖长”负责一样;在事中还要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过程严管;事后强化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如此做才能比较全面。

  给生态保护红线通上“高压电”的关键,还在于领导干部转变用人理念,在干部任用提拔中让“生态政绩”显性化,不仅出生产力的地方出干部,出“生态力”的地方也应出干部;干部考核不仅要算地方经济的小账,更要算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安全保障的大账。我们要以铁腕手段,把“位子”“帽子”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成效挂钩,让敢于触“高压电”的干部付出巨大代价,以此保障生态保护红线不沦为可紧可松的“橡皮筋”。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