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
●河南省文明单位
●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
●首批省级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3月1日11时许,记者在市特殊教育学校看到,该校培智专业的智力障碍学生在教师申光明的带领下,伸出双手,跟着音乐的节奏,快乐地做着手指操。
“这是一节普通的训练课。智力障碍学生通过做游戏,可以使视觉、触觉、听觉等获得综合发展。”申光明介绍。
为实现残疾孩子心中的梦想,该校全体教职工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
2016年12月21日,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首批“河南省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近年来,该校始终把创建省级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学校实施跨越式发展、提高办学层次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对照《河南省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评估标准细则(修订)》开展自查自评,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据介绍,该校先后为培智专业的智力障碍学生新增了模拟超市、模拟家政室、感统训练室,教师把日常的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生活化教学,使智力障碍学生学会自理;盲班学生所在的教室,全部更换了新桌椅,方便盲班学生存放比较大的盲文课本;聋班教师充分利用教室里配备的触摸一体机,把教材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形象化教学,解决了以往教师课堂上一手拿教材、一手用手语“讲”课的问题。
开展三类残疾人教育
2015年秋季,该校面向全市招收培智学生,开始实施盲、聋、培智三类残疾人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残疾类别的不同特点,该校提出了“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学会帮助、学会做人”的培养目标,让学生从自理生存开始,逐步学会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最终实现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培养目标。
该校培智教育的标准始终在提高:组织教师到北京、广州等地学习先进的培智教育管理经验,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教师的敬业精神、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步提高,涌现出了李桂云、李俊杰等在特教岗位上孜孜不倦的好楷模;培智学生到校后,围绕培智教育生活化的原则,该校开展了“一人一案”的送教上门服务、培优扶弱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等工作,确保每位培智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和培养。
发展职业高中特色教育
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的学生,该校分类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以高考为主,对于其他学生以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就业为主。近年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就业比例大幅提高。
提升残疾学生高考成绩。该校高度重视毕业班高考工作,高三年级的任课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拟订明确的学科目标,制定具体的备考措施,认真完成高考工作。
据了解,2014年,该校有6名学生参加高考,全部被中州大学、郑州师范学院录取;2015年,有5名毕业生参加高考,被中州大学、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录取;2016年,有3名毕业生参加高考,被郑州师范学院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录取,为学生步入社会就业拓宽了渠道。
提升残疾学生就业率。盲生按摩是该校的传统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设已近20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保健按摩人才。
为确保聋哑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该校在原有食品雕刻的基础上,增加了西点烘焙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中高档饭店或知名蛋糕房工作,扩大了聋生就业途径。
本着“培智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学校为培智专业学生开设了洗车课程,让培智学生掌握洗车技能,为步入社会再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4年,该校与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合作办学,借助郑州特师的优势资源,联系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的专家教授,在2014年和2016年分两次对全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行培智专业培训。
2015年6月,该校借助全国第四期至第六期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能力提升培训之机,邀请南京特师的专家及全国各地的特教校长对该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分析研讨,各县(市)区的特教校长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
2016年,该校积极响应市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协助市残联搞好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借助学校的教育资源,在全市开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为全市的盲人脱贫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目前,该校已经被中残联确定为“国家盲人按摩培训基地”示范点。
2002年,该校在连续保持16年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7年和2012年又两次获得此项殊荣。
面对荣誉,市特殊教育学校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自我加压,凝心聚力,借助学校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我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特殊教育学校提供